近年来,河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阵地建设、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为着力点,积极打造符合标准规范、具有河源特色、成果落地见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圈,让市民步行15分钟就能就近参加文明实践活动,享受便捷舒心的文明实践成果。

推进文明实践,实践活动暖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源城区东埔街道兴源路社区组织志愿者到市区绿苑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民赖女士看到志愿者又进小区开展活动,十分高兴。她表示,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进小区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

据兴源路社区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兴源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讲、评、帮、乐、庆等形式,广泛组织辖区居民群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源城区举办“点亮文明之光及小积分大文明”线上活动,发动居民群众踊跃参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秉承“守初心、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交通劝导、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帮扶弱群体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同时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开展传统节日特色活动,如春节送对联、元宵送汤圆、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等,得到了辖区居民的踊跃参与和一致好评。

兴源路社区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取得的成效,只是源城区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活动圈的一个缩影。

突出特色,志愿服务常态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源城区,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据介绍,2019年以来,源城区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内容,先后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特别是开展了“全民创文齐动员 共建美好新家园”——万人爱国卫生大行动、“文明城市人人创•文明成果人人享”十大志愿服务活动等。在微信平台开发了“源城文明码”文明积分管理系统(微信小程序)并相应开展了“小积分•大文明”文明积分行动,群众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到各个点位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进一步丰富文明实践15分钟活动圈的内容和形式。

同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化惠民、疫情防控、植绿护绿、环境卫生、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2000多场次,服务群众50多万人次。部分镇(街道)、村(社区)、区直单位利用自身优势,着力挖掘品牌,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借助一个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精准提供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将阵地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成果。

构建网络,阵地建设全覆盖

推进阵地建设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源城区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建立三级组织体系以及省文明委关于中心试点建设的工作要求,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区7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100%全覆盖,建立理论宣讲平台79个、教育服务平台72个、文化服务平台72个、科普服务平台72个、法律服务平台72个、体育服务平台7个、医疗服务平台60个。

同时,源城区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中心、所、站中,分别选取1个中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上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上城街道新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建设示范点,并同步全面推进全区所、站达标建设,按照“五有”的要求,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完善运行机制,选取固定活动场所,配备多媒体教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区等设施,制定年度活动计划。

此外,源城区成立了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在各镇、街道和区直相关单位成立“8+8”志愿服务分队,按实施步骤全面推进中心(所、站)软硬件建设和队伍建设。2020年11月份,源城区省级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文明办组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评估,全面构建起社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目前,源城区已经全面构建起“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网络,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河源市民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实现从“别人服务我”到“我服务别人”的转变,更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来源:河源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