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杨浦区不断完善社区文化配送服务,将优质文化产品输送到基层,丰富老百姓的业余生活。12月16日,在控江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一份“艺术大餐”就被送到了居民家门口。沪剧名家马莉莉来到现场,为观众们开展“回顾沪剧红色经典”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熟悉的《红灯记》,是我们杨浦区爱华沪剧团的原创剧目,屏幕上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63年春节,我们第一次演出的时候……”

与杨浦颇有渊源的《红灯记》,改编自展现一位小学教师真实事迹的《鸡毛飞上天》,还有展现单亲妈妈拼搏不易的《挑山女人》……沪剧名家马莉莉从创作者、表演者的角度,带领大家重温了多部沪剧,讲述了一个个舞台背后的故事。台下的观众,几乎都是家住控江路街道的戏迷朋友。跟着马老师的讲解,戏迷们也对沪剧有了更深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居民俞妙珍是控江路街道社区沪剧队的成员,也是马莉莉的“粉丝”。能参加当天的活动,她很是激动。“马老师说了很多知识点,包括我们的咬字怎么更准,腔调怎么提升……听了以后很有收获,可以提高我们的沪剧水平。”

一个小时的沪剧导赏活动结束后,马莉莉还邀请戏迷们一起上台,唱两句自己最爱的沪剧,分享交流表演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73岁的资深戏迷郭三妹,上台演唱了沪剧《罗汉钱》的选段,还得到了马莉莉的夸奖。她说,自己能获得这位沪剧名家的点评,实在是非常高兴。“没想到我还能和马老师同台,甚至合唱了几句,我觉得真的很开心。马老师还夸我咬字咬得蛮准,让我以后的表演更自信了。”

对观众来说,与“偶像”互动令人兴奋,而对沪剧表演者来说,能与观众零距离地交流感想,说说唱唱,也实属机会难得。马莉莉表示,如今,杨浦在基层社区推进文化配送服务,让各领域的专业人士与社区爱好者站在一起,彼此交流,对双方来说都是很好的机会。“我们和社区里的爱好者们一起开讲座,讲讲沪剧的历史,氛围总是很和睦。我还能把自己掌握的表演知识分享给大家,帮助老戏迷们加深对戏曲的了解,同时也让我这一个表演者更多地听到了观众的反馈,从而优化自身技艺。”

目前,控江路街道积极开展“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已将25个居委会全部纳入服务范围,进行多样化的文化配送,为居民们送上丰富的“文化盛宴”。

文字/图片:汤顺佳

编辑:吴百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