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先后三次攻打开封城。虽然屡败屡战,但是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农民军的战争理念逐渐走向成熟。

李自成潼关南原兵败以后,蛰伏在豫陕交界的商洛山中,既在艰苦练兵,同时也在总结这十年间常常失败的教训。恰恰在此时落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纷纷前来投靠,为李自成夺取天下献计献策。农民军在以往的作战中一直采取了流动作战的方法,所以常被称作“流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了牛、宋、李的理论支持,大顺军有了造反的纲领和明确的行动目标,此时可算是李自成这支农民军的一个思想转折。李自成兵出商洛山,进入河南境内,此时河南受灾严重,几十万饥民嗷嗷待哺,“闯”字大旗一竖,可以说是从者云集,一时间千人的队伍发展到二三十万人,并且此时明廷的政府军主力正在四川围攻张献忠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时的 明末农民战争彻底进入战略转折(实践转折),既然起义目标已经明确,农民军不再是原来的流贼草寇了,既然想要跟明廷争夺天下,除了提出“三年免征”和“剿兵安民”的口号,大顺军就要攻打明廷防备坚固的大城重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进入李自成视线的是河南洛阳,洛阳城富庶是亲藩(崇祯皇帝的叔叔福王朱常洵封藩)重地,攻克洛阳足可养兵二十万。当时河南饥民遍地,十几万人挣扎在死亡线上,洛阳城内饥民渴望大顺军攻破洛阳城开仓放粮救命,此外,明廷也没有料到大顺军会突然攻击洛阳城,就这样在里应外合之下,大顺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洛阳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克洛阳后李自成把下一个目标瞄准了北宋王朝的旧都更加繁华富庶的省会城市——开封。有袭取洛阳的现成经验,李自成准备故技重施,派出一支小股部队乔装改扮成明军,准备奇袭开封城,然事不密,这支小股部队在开封城下被开封军民识破。奇袭不成,只能强攻,然而此时,大顺军还没有强攻大城的经验,李自成也感觉大军士气受挫,所以解开封之围而去。此为大顺农民军一战开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十四年(1641年),经过充分准备大顺军卷土重来,这次大顺军准备强攻开封城,,但是却受制于开封坚固的城墙,搭云梯登城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农民军掘开地道填充炸药准备炸塌城墙,因为开封城内风传农民军进城以后要屠城,所以开封军民上下一心,坚决防守,农民军不但没有炸踏城墙,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很多跟随李自成起义的中下级军官阵亡城下,开封城久攻不下,大顺军只得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十五年(1642年)夏天李自成,罗汝才率十几万人再围开封城,秋收前赶来的农民军首先抢割开封城周围田里的庄稼,这次农民军的战略是围困开封,让开封城断粮,进而达到不攻自破的目的。中间明廷命令杨文岳、丁启睿和左良玉率援军救援开封城,大顺军围点打援,在朱仙镇击溃了这支前来救援的明军生力军,从此明廷再也没有可以救援开封的机动力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开封城卑守了四个多月的情况下,城内弹尽粮绝,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大顺军也终于通过三战开封拿下一座已经形如鬼城的开封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战开封,从奇袭到强攻再到久困开封,农民军的在这三次进攻开封城的作战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可以说为以后大军攻取其他坚城提供了经验,由此,大顺军的战争理念也日趋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