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单兵反坦克装备,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缺少有效的反坦克装备,在遇到坦克或装甲车辆后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朝鲜战争期间我国仿制了美国的巴祖卡火箭筒,开发出了51式90mm火箭筒,但是这款装备的自重较大,并不适合机械化程度低的我军,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决定仿制生产苏联的RPG-2型火箭筒,苏联方面向我们提供了全套生产图纸,还派出了相关专家来帮助我们,1956年北京547厂成功试制出了RPG-2型火箭筒的样品,同年该型装备被我国命名为了56式40mm火箭筒,在民间这款装备也被称为40火或老40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6式火箭筒在仿制过程中也对部分生产工艺做出了改进,原版的RPG-2型火箭筒的握把是铣削件,而56式火箭筒在仿制过程中将握把改为了铸压件,节省了一定的工时。56式火箭筒和大家熟知的RPG-7火箭筒还有很大的区别,56式火箭筒的弹头飞行能量来自于火药燃气的反冲,其弹头中并没有火箭发动机,该装备的发射原理更像是迫击炮和榴弹发射器。56式火箭弹的弹杆直径为40mm,其弹体最大直径为80mm。56式火箭筒可以在150m的距离击穿280mm的钢板,可以对当时多数装甲目标造成有效杀伤,而且56式火箭筒的整体质量较轻,其发射具的重量只有2.75千克,长度不到一米,携行较为方便。从1956年开始北京547厂就大规模的生产56式火箭筒,截止到1965年北京547厂共生产了30多万具56式火箭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6式火箭筒采用了框型标尺设计,其标尺非常的简单,就是由薄钢板冲压制成,其标尺刻度有50米、100米、150米、三种射距,56式火箭筒的制造成本较低,可以在短期内就大规模量产,其操作流程简便,经过短暂的训练后就可以具备作战能力。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56式火箭筒的表现可谓是非常的耀眼,在各线战场都有56式火箭筒的身影,1962年11月20日,我军某部一个营负责围歼南逃的印军,在这一过程中我部使用56式火箭筒摧毁了敌方5个火力点,击毁敌军7辆军卡和一辆M3轻型坦克。在对印作战中我军的56式火箭筒射手还创造出9发摧毁印军10个火力点的惊人战绩,其中一发火箭弹在贯穿敌火力点后,又摧毁了一个火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苏珍宝岛冲突中,56式火箭筒又一次成为了关键先生,在整个冲突过程中56式火箭筒共摧毁苏联19辆BTR-60型轮式装甲运兵车,其中杜永春和华玉杰两位战士就联手摧毁了5辆BTR-60型轮式装甲运兵车,杜永春原本是一位政治干事,在作战过程中有一名火箭筒手负伤了,杜永春直接接过了56式火箭筒,从战斗中摸索和学习,最终摧毁了一辆BTR-60型轮式装甲运兵车,而另一名战士华玉杰其军事技术过硬,他本就是56式火箭筒的优秀射手,在作战期间使用21发火箭弹摧毁了4辆BTR-60型轮式装甲运兵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苏珍宝岛冲突中我军战士也使用56式火箭筒攻击过苏联的T-62坦克,但是并未对敌T-62坦克造成有效的杀伤,在中苏珍宝岛冲突后,我军也意识到了56式火箭筒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我军需求了,这主要也和56式火箭筒的弹药有着直接的关系,该装备的初速仅有80多米每秒,射程很近需要战士贴近敌人使用,而且其弹道的曲度较大。在1963年我国便决定开发新的火箭筒,到了1965年北京547厂已经停产了56式火箭筒,截止到1970年全国负责生产56式火箭筒配件及弹药的厂家都已停工。大量盈余的56式火箭筒被我国提供给了民兵队伍,在中苏关系交恶后,苏联的装甲部队对我们的威胁很大,单兵反坦克装备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大量民兵部队也开始进行反坦克作战的训练。在抗美援越期间我国也向越南支援了一些56式火箭筒,在当前的很多热点地区都有该型装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