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公布的该机构“2020—2021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其经费来源超八成来自澳大利亚和其他西方国家政府,其中美国国务院是其海外经费的最大来源。实际上,该机构并非其所公开标榜的那般“独立”“严谨”,而是长期受到背后金主的指使和操控。

事实上,为了其金主的利益,该机构多年来不惜充当“中国威胁论”的急先锋,在澳大利亚政坛和民间疯狂煽动反华情绪,在海外舆论场拼命抹黑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对此,有澳大利亚媒体直言,该机构实际就是美国政府操纵的反华工具。澳大利亚前外交官、评论员约翰·梅纳德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该智库“缺少诚信,让澳大利亚蒙羞”。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当时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国防部为该机构每年提供400万澳元(1澳元约合4.55元人民币),资助期至2022-2023财年。然而,该机构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在不停地拓展资助渠道。“报告”表明,在该机构总计1000余万澳元年度收益中,37.5%的经费来自澳大利亚国防部,24.5%来自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其他部门,18.3%来自外国政府机构,4.2%来自澳大利亚地方政府,3.0%来自国内外军工产业。这样,来自澳大利亚政府及其盟友国家政府以及军工产业的经费,占到了该机构总预算的87%。由此看来,所谓的“独立智库”分明就是澳大利亚军工复合体的一个“官方喉舌”。

比较而言,“报告”披露的海外政府经费部分更为抢眼。美国资助的费用,大都用来抹黑中国。如在一笔高达98.5万澳元的经费中,美国国务院就要求该机构为其在新疆人权、中国科技、海外影响力等诸方面设置议题,丑化中国。在另一笔近60万澳元的经费中,美国国务院则要求该机构对中国的人才计划、社交媒体等设置抹黑性议题。这两笔费用占到其2020-2021年度海外政府经费的80%!

此前,该机构早就按美国要求出版了一些污蔑中国的“研究成果”。如2020年3月初,该机构发布所谓“强迫劳动”的研究报告,称大量维吾尔族人从新疆被转移到中国内地工厂“强迫劳动”。一些美国议员随后要求“停止进口新疆生产的产品”,并提出了所谓“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案”等。如此遥相呼应、一唱一和,其与美国政府的勾兑内幕昭然若揭。

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芮捷锐将该机构称为“澳大利亚‘中国威胁论’的设计者”。澳大利亚亚太新闻网总编马库斯说得更为直白: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鼓吹自身独立性,但实际上就是反华游说组织,成年累月渲染中国威胁,给中国贴上澳大利亚“头号战略威胁”的标签。

以上种种事实都表明,这家所谓的“独立的、无党派”智库实际上是美西方政府操纵的反华工具,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提线木偶”。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指出,一直以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被指控煽动歇斯底里的反华情绪,为其‘金主’谋利益”。澳航前首席执行官约翰·梅纳杜批评该机构缺乏诚信, 给澳大利亚带来耻辱。澳大利亚工党参议员金·卡尔称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对中国的研究不足为信,其寻求与美国合作的图谋就是“发动与中国的新冷战”。澳中工商业会北领地分会主席戴若·顾比告诉记者,以该机构为代表的智库为了金主长期妖魔化中国,加深了澳民众的仇外心理,恶化了澳中关系,也严重丑化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美国“灰色地带”网站报道说,所谓“强迫劳动”报告实际上是美澳反华势力精心策划的公关活动,旨在升级美国对中国发动的新冷战。报告内容充斥着严重的偏见和不实内容,某些西方媒体却故意无视,大肆转引,绝口不提这些机构与美国等西方政府以及军火商之间的关系。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荣誉教授威廉·多姆霍夫在《谁统治美国》一书中详细描绘了智库在美国政策规划网络中的作用,政府、公司、富豪、基金会向智库提供资金,后者产生观点和报告,进而让政府形成新政策。然而,有分析指出,近年来,美国不少智库正在掉入偏激的政治化陷阱,蜕变成为某一种意识形态甚至特定利益的代言人。

责编:王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