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2月21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我省将推进国家级河湟文化(海东)生态保护区和省级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区创建,加强文旅深度融合。
目前,全省共有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果洛)、藏族文化(玉树)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互助土族文化、德都蒙古族文化和循化撒拉族文化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近年来,随着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和系统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全省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焕发生机活力,成为新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增长极。各地文旅部门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现代服务业、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支持非遗文创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保护和利用各地特色非遗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全省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第三个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的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现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88人。
同仁市积极开发唐卡、堆绣、雕塑等特色文创产品,通过热贡文化生产销售产业链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了“文化饭”,过上了好日子。截至目前,同仁市文化产业收入89526万元,同比增长8.03%,同仁市凭借热贡艺术被评为2021至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海东市是河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核心区和承载区。为创建国家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海东市持续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河湟文化,全力推进国家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历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等全面融合发展,让河湟文化“活”起来。
从全国网红城市到十大租车人气城市,西宁市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城市个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为推进省级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西宁市将大力培育多产业融合、上下游联动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构建系统性保护、创造性开发的文化传承弘扬体系,全力推动河湟文化生态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