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人小时候一定都看过那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中肉乎乎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洗脚水,小心翼翼地走到妈妈面前,稚嫩的小奶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

每次看这则广告,都让人觉得感动,视频中的小男孩是看到了妈妈对长辈的孝顺,才感同身受,去关心自己的妈妈。正是这种言传身教,让孩子对“孝”这个字理解得更深。

现今的小学生入学就开始背三字经,但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否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理解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生给爸爸洗脚拍照后转身就走,家长表示“开始还挺感动”

可能小时候都有过效仿广告里那个小男孩,为爸爸妈妈端过洗脚水,也许记不清当时父母是什么表情了,但当时他们应该是觉得很幸福,发自肺腑地对儿女的孝道感到欣慰。

近日,河南郑州某学校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给爸爸洗脚,一位爸爸在女儿端上洗脚水后,很配合地准备接下来享受女儿给自己洗脚,不料女儿拿起手机拍照,完事之后转身就走,留下爸爸一脸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对此评论也很搞笑,认为这位爸爸洗脚洗了个“寂寞”,还有人调侃这位父亲的“小棉袄”漏风了,可能老父亲感动的泪花还在眼眶内打转,就被女儿的行为生生憋了回去。

还有人在新闻底下评论,说曾经也感受过孩子大冬天“一盆凉水”洗脚的“孝顺”。如此行为着实让妈妈感“冻”啊!由洗脚变为冻脚,让人啼笑皆非,孩子的孝顺其实没有变质,至少心意是好的,只是可能还太小,不懂生活常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长辈洗脚是不是“形式主义”,不当处理会伤谁的心?

这件事的发生首先“伤心”的可能是父母,我们知道,对于子女的孝道,是不能用一次洗脚来衡量的,可能生活中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里,子女的孝顺深藏其中,经过此事,视频中的这位爸爸也许会反思对女儿教育的不足,及时调整。

其次孩子有没有伤心呢,笔者认为也是有的。学校的作业不敢不完成,但是有些内向的孩子会羞于对家长表达爱意,而这种“形式作业”让孩子不得不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又被发到网上,原本一个很好的孩子很可能被扣上“不孝顺”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伤心的其实还有老师,作业内容不能随便留,作业量得控制,作业形式得改变,学生的作业完成量要保证,家长的情绪也得兼顾到位,所以处理不好也容易“伤心”。

大家共同的目标是感受传统美德教育,最后所有人的好心努力,却让整件事情朝着反方向发展了,时代在变化,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人的思想也应该紧随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不要让传统美德变质

在这件事情的背后,反映出了一个当下学校教育的问题,作业该怎么留?有些人认为,学校布置这种作业就是在搞“形式主义”,为父母做事情,还要“拍照留念”,为了交作业而交作业,往往破坏了作业的含义,也给真正的孝顺贴上了标签。

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关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都了解,除了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以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双减政策实施后,书面作业有所减少,类似“帮家长打扫卫生、收衣服、叠被子”等作业更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代不断发展,作业形式也多种多样,学校教育应该多注重这些方面的实践,民族美德源远流长,但也应具有时代特征,“孝顺”不是给父母洗脚那么简单,表达爱,传递爱才是重点。

平时家庭氛围比较严肃,会使孩子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适当放松,改变一下气氛,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是传递爱的方式之一。家庭内部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对同类事情的处理方式,家长起到表率作用,比孩子单纯读书去获取知识要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寄语:

不管是网友口中的漏风小棉袄,还是只想借脚拍个照片完成作业,现在很多学校都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很多孩子不重视,只想走个形式交上去,并没有体会到它的深意。

本来孝顺长辈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因为要求“拍照”就变味了。教育追求的还是得“接地气”,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示范。

今日话题:你认为学校有必要留“给长辈洗脚”这类的作业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