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非鱼

交通是经济的命脉,这句话既是事实也是共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各大中心城市的交通运力情况,量化的指标是中心城市的客运量。

这里的客运量是指城市内部,而非外部,也就是城市内部人口流转的数据。其包括轨道交通(地铁、云轨等)、公交(公交、电车)、轮渡、出租车等。

城市内部客运量规模的大小,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活力。

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流动必然大。经济活跃的城市,流动也自然大。但一个城市如果只是人口规模大,经济不够活跃,或者只是经济活跃,人口规模小,那客运量也难进入前列。

所以,城市内部的客运量,是人口规模与经济活跃的整体呈现。

本号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公布的10月份各中心城市客运量数据,做成了一张直观数据图,各城市的运力强弱,一目了然。

这里统计的中心城市包括4大直辖市、内地27个省会与首府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交通运输部

从上图可以看到:

第一,中国运力最强的城市,非北京莫属,其次是上海。

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前10个月的客运量都在40亿人次以上,其中北京46亿人次,上海44.7亿人次。

这并不难理解,上海是中国经济第一市,北京GDP规模第二。常住人口方面,上海第二,北京第三。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各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上海第一,北京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理论上来说,上海经济第一、常住人口第二、城区人口第一,客运量应该位居第一,事实上却是北京第一,上海第二。

这里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北京的实际常住人口被低估了,北京的实际常住人口可能要高于上海。

第二,广州和重庆位列第二档,前10个月客运量规模均在30亿人次以上。

广州位列第三,实至名归,作为华南门户城市,是华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经济表现上虽然略逊色深圳,但广州优势在于人口略多一些,比深圳多119万人。

此外广州还是整个华南地区的消费中心、美食中心和旅游中心,节假日人口流量非常大,这些优势将广州的客运量优势进一步扩大。

重庆是中国人口第一大市,常住人口规模高达3205.42万,是国内唯一一个人口在3000万以上的城市。经济方面,重庆位居第五,仅次于北上深广。

3205.42万人口规模比上海还多718万人。这样的人口规模,理论上来说,重庆客运量应该位居第一,事实上却位居第四,不如北上广。

主要是因为重庆版图太大,虽然总人口规模大,但被分成了三大板块:中心城区(核心主城9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主城新区(12个新晋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以及远郊区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重庆统计局

三大板块的人口分布是,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1034万、主城新区常住人口规模1078万、远郊区县常住人口规模1093万。

由于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相较于北上广深都少,所以其客运量自然也就冲不到最前列。

第三,深圳、成都位列第三档位,前10个月客运量均在20亿人次以上,深圳更是逼近30亿人次。

深圳经济位居全国第三,常住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五。而且,其城区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这样华丽的数据,深圳客运量位居第5位,实至名归。

成都经济位居第7,常住人口规模位居第四,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位居第六,客运量位居第6位,相当匹配。

第四,西安、武汉、杭州、南京、沈阳、长沙、青岛、天津位居第四档位,前10个月客流量都在10亿人次以上。

西安相当彪悍,其经济排名在20名之外,常住人口排名位居第,居然能在客运量第四档位中领跑,超过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唯一合理的解释是,西安的人口被低估了。有一个最新的数据可以证明。

最近西安因为疫情反弹,进行了一次全面核酸检测,反馈的数据是,截止到18日,西安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1600万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个比较让人意外的是沈阳。长沙、青岛、天津都是人口过千万的城市,GDP也都是过万亿的城市,而沈阳无论是人口还是GDP都没法与长沙、青岛和天津相比,其客运量居然超越了后三者。

虽然沈阳的城区人口规模大,为707万,比青岛的601万、长沙的555万都要多。但远不如天津。经济方面,沈阳与三座城市更没法比,这里很难找到合理的解释。

第五,其他城市的运力都在10亿人次以下。

如果以10亿人次为门槛划分交通之王,那在10亿人次以上的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西安、武汉、杭州、南京、沈阳、长沙、青岛、天津,堪称交通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