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钱从来就不是尊严的重点,空间不顺手,台面过高或过低,不符合人体工学、建筑材料不环保,每天都在甲醛屋里面过生活,这些空间并没有少花钱,但这就是我所谓的没有尊严的设计。”

——杜柏均

本期人物·杜柏

如果说起中国原创设计力量的代表人物,柏仁国际联合设计创始人杜柏均先生可以说是声名卓着,师承台湾设计大师杜文正,曾到欧洲、美国、日本学习设计,一直秉持着将生活哲学融入个人设计的理念,透露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柏均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

柏仁国际联合设计创始人

胡润最受青睐华人设计师

很多人都说,杜柏均是最受富豪欢迎的设计师。自2005年于上海创办上海柏仁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伊始,其代表作遍布国内外:意大利VERSACE范思哲展示中心、法国HOLFMANN霍夫曼展示中心、中国上海汤臣一品、绿城玫瑰园等,还获得德国红点奖、德国iF奖、美国MUSE奖、意大利A’DESIGN、英国SBID、法国GPDP等多项世界大奖,亦是2019中国设计年度人物, 获得了胡润百富、胡润光谷颁出的“胡润最受青睐华人设计师”荣誉,堪称是中国设计力量的中流砥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赏析 | 十里洋场拾年华·汤臣一品

用设计赋予人们生活的尊严

难能可贵的是,杜柏均并不以“豪宅设计”为自己的标签。

在他看来,设计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打造有品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设计赋予人们生活的尊严。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大众的生活水准迅速提高,但并不意味着有钱就有尊严,怎么让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呈现尊严的价值,是每个设计师和建筑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赏析 | 遗失的“绿野仙踪”·安信整木

投身公益 创造美好正能量

近年来,杜柏均投入更多时间在公益事业上,曾跨界创作以“关怀儿童”为题的环保作品、为普通市民打造了具有前瞻性且具有“装修,参照”功能的样板房,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创造美好的正能量,受邀参与2016年意大利米兰国际三年展时,其作品拍卖公益善款捐赠给偏远小学作为美术教育基金。

他曾经解读说:设计师名称中的“师”涵盖了一层教育喻意,指的就是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

也正是如此,从业30年以来,杜柏均都将设计当成兴趣,不仅是工作,并以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为大众带来美好动人的空间体验。褪去浮华之后,杜柏均是如何以“人”为本,窥见真正的居住文化?谈及设计的未来,他又有哪些寄语呢?

「Q&A 对话杜柏均」

Q:从业多年,您经历了中国设计的大发展时代,设计观念有发生过变化吗?在您看来,什么是设计?设计的初心是什么?

杜柏均:设计的观念,大的没有什么改变,但会根据时代的变化,在手法上有点不同。对我来说,设计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必须先会发现问题,最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要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是设计的初心。

Q:我们都知道,您曾经到欧洲、美国和日本学习设计,又扎根上海多年,可以说是学贯中西。您认为在设计领域,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和美学理念应该如何交融?

杜柏均:我个人觉得也不用刻意地交融,西方就是西方,东方就是东方,本来就有不同的哲思与生活方式及习惯记忆,各方可以取对方的优点但不用一味地强加在谁的身上,我们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要服务人,能让人的幸福指数增强,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不必太在意用什么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赏析 | 璀璨的摩洛哥王妃·意大利VERSACE 展厅

Q:您曾经说过:“设计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打造有品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设计赋予人们生活的尊严”,能不能谈谈遇见过哪些特别打动您的设计?

杜柏均:空间中最重要的是表达出场所精神,从大的来说最明显的是纪念性建筑,譬如在天安门升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崛起重拾我们身为中国人的尊严,从小的来讲把卫生间的排水做到没有产生异味,也是让人有尊严的设计。

Q:在多年的从业生涯中,您和最优秀的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都有合作,并获得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众多国际大奖,在这些专案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杜柏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开眼界!我一直说,去参加比赛不是告诉别人我们有多么厉害,而是要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足,再跟别人相比我们为什么没有思考这么多,为什么我们做不出那样子的创意,为什么国际的组织及专家评审,他们思考的层面跟维度与我们有什么不同,这是参赛的目的。当然被别人认可,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也是前进的方向。

Q:您曾经说过:“设计师的责任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打造有品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用设计赋予人们生活的尊严”。您认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实现这一点?

杜柏均:金钱从来就不是尊严的重点,空间不顺手,台面过高或过低,不符合人体工学、建筑材料不环保,每天都在甲醛屋里面过生活,这些空间并没有少花钱,但这就是我所谓的没有尊严的设计,设计师必须是一位敏锐的社会观察家,从小地方的物品、室内、建筑空间甚至到大的都市计划都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

Q:近两年来,疫情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形态、思想潮流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对生活的思考更多了,更渴望设计中的幸福感,您如何看待这个变化?

杜柏均:这是历史的必然,存在即是合理,我们需要有预见的能力,在承平时代对美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但这疫情时代也在推动我们人居生活往更理想一个境界前进。

例如,现在有个WELL的认证机构,这是一套注重建筑环境中人的健康和福祉的系统,测量、认证和监测空气、水、营养、光线、健康、舒适和理念等建筑环境特征。WELL认证立足于医学研究机构,探索建筑与其居住者的健康和福祉之间的关系,会发布一些幸福空间的标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看相关资料。

Q:据我们了解,近年来,您投入更多时间在公益事业上,曾跨界创作以“关怀儿童”为题的环保作品,还把拍卖公益善款捐赠给偏远小学作为美术教育基金。为什么您会选择放弃更多的商业机会,而投身于公益活动?

杜柏均:其实跟社会其他人比,我们做得还是太少了,能力也有限,我们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想对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不被都市化所影响,能够保留自己的传统工艺与艺术。

接下来我们组织了一个「设计99」的小平台,集合更多的设计师,能够给更多的需要地区带来一些支持。对我们中华文明的多元性能够尽一点小小心力。

Q:众所周知,您是对中国青年设计师影响最大的优秀设计师之一,多次被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院校受邀作为研修讲师,在您看来,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想要成长,他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杜柏均:首先还是要专业,第二要有国际观,第三认同自己的文化。专业就不解释了,有了国际观就不容易闭门造车,理解自家文化与哲科思维,就会知道自己为何而做,不会一味地抄袭,更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好奇与求知的心,并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