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文峰(右一)带领的援圣普抗疟专家顾问组和当地志愿团队一起挨家挨户开展抗疟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援圣普抗疟专家顾问组中方工作人员在CNE门口合影,右三为郭文峰。

16日17时,测核酸;17日早上8时,打英文报告; 9时到校集合,收拾抗疟物资; 11时到广州白云机场,14时起飞前往西安;18日1时从西安起飞,13小时40分钟后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机场;2小时55分后再次起飞,经停加纳阿克拉机场,历时8小时20分到达圣多美,紧接着赶回驻地交接……

这是郭文峰第三次前往非洲圣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执行疟疾防治技术援助任务。2016年12月26日,圣普与我国恢复外交关系,根据圣普方要求,经中央批准,广州中医药大学承担赴圣普开展抗疟援助工作。为推进圣普2025年疟疾消除计划,广中医组建了以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健平为顾问组长的援助圣普疟疾防治顾问组,并于2017年1月实施援圣普疟疾防治项目,在当地开展以中国原创青蒿素复方清除传染源为核心的“中国抗疟方案”。

作为第三期中国援圣普疟疾防治专家顾问组组长,郭文峰已于2019年、2021年两次前往非洲执行疟疾防治技术援助工作,2021年12月17日,回国仅4个月的郭文峰,与黄新安专家一起整装再出发。

从3000万到0的“中国方案” 为非洲岛国解决难题

疟疾仍然是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加快控制、消除疟疾是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在2017年,全球有92%的疟疾发生在非洲地区,疟疾成为阻碍非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闻公报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公报称,中国疟疾感染病例由19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

但在离广州11600多公里的非洲,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的岛国圣普终年湿热,蚊虫密集,加上当地经济发展落后,卫生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欠缺,医疗条件较差,疟疾依旧常年肆虐。

两年前,44岁的郭文峰第一次到圣普时,被深深地震惊了,“当地房子十分简陋,没有门窗,有的连墙壁都没有,居民常常露天而眠”。

更让郭文峰没想到的是,2019年8月30日抵达圣普的第二天,便遭遇了持枪入室抢劫,随行物品被洗劫一空,仅剩下几件衣服。郭文峰通过同事的电脑联系上妻子,面对惊魂未定的妻子,郭文峰只是淡定地告诉妻子,自己已更换到安全的住处,让她宽心。

岛上的生活也是郭文峰从未体验过的,蚊虫肆虐,饭菜永远都是“老三样”:生菜、西红柿、土豆;使用从国内带来的过期药物是常态……一周停电少则三四次,多则九十次,有时一停就是3天,因此,他们必须自己准备发电机。

这几年,郭文峰和专家组一起在圣普度过了中秋、国庆、春节和元旦等节日,每天9个小时以上的工作才是节日最常规的“仪式”。

因地制宜“授之以渔” 为当地留下“自己的抗疟队伍”

在郭文峰看来,当地生活的艰苦,也比不上推广抗疟工作的艰难。

疟疾也是圣普首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开始,中国援圣普抗疟专家组根据当地疟疾发病流行情况,借鉴中国消除疟疾经验,因地制宜,与圣普卫生部、疾控中心抗疟工作团队一起,将圣普村落按照疟疾发生率分为四类,有序推进以特定区域“全民服药”为主要措施的“清除传染源优先”的“灭源控疟”策略。

“疟疾是一种经雌性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全民服药’通过消除人体中的疟原虫以清除传染源,快速高效阻断疟疾传播,防止疟疾的暴发流行。”郭文峰说,这项重要工作在当地的推广却困难重重。

因为圣普没有“户口”的概念,村民也往往“一问三不知”。他所带领的援圣普抗疟专家顾问组常驻仅四五人,包括两位葡语翻译。考察调研后,援助小组制定了“授人以渔”的方案,招募当地的志愿者,一方面快速推进消除疟疾的工作,另一方面,为当地留下一支自己的抗疟技术和管理队伍。

他们招募当地人组建起多个团队协助工作,包括主动侦查团队、蚊媒团队、宣传动员团队等,并通过协助CNE(当地疾控中心的葡语简称)工作小组,在每家每户的门上刷油漆作标记,并记录下每户的人口信息。

郭文峰介绍,主动侦查团队需要到村内做筛查工作,“因为蚊子活动区域一般半径为150米,如果监测出了一个病例,那么他所在地周围150米内的人都要筛查。”此外,还需对150米范围内的污水进行治理。蚊媒团队要通过夜间人工诱捕的方式捕捉蚊虫,并对蚊媒进行带虫率(携带疟原虫的概率)、蚊虫密度等的动态监测,还需进行大范围的室内外灭蚊烟雾喷洒等工作。

多年艰苦防疟见成效 为圣普消除疟疾铺垫基础

郭文峰告诉记者,中国防治疟疾的经验是全世界认可的,包括盖茨基金都有针对中国防治疟疾成功经验在当今疟疾流行区域推广的专项资助,但目前依然坚守在疟疾防治一线的工作队伍,已是凤毛麟角。

据悉,广中医援圣普专家组与圣普抗疟团队分别于2019年6月-8月在Bairro da Liberdade村,2020年9月-11月在Roça Lemba村试点实施,均取得显著的效果,2个村均在项目实施后迅速扑灭了疟疾流行,并保持连续半年以上无本地新发疟疾病例的良好后续效果,受到各方关注和好评。

今年四五月,Diogo Nunes、Aviario和Bairro da Liberdade 3个村疟疾发生率急剧上升,局部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因此中-圣普联合抗疟团队紧急启动了以“全民服药”为主要措施的清除传染源优先疟疾防治策略。自5月中旬第一轮实施以来,这3个村疟疾流行得到了迅速控制,迄今暂时未见疟疾新发病例。一名参与服药的村民Nina Fonseca提到:“全村人一起服药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我们这里蚊子真的很多,过去一个月村里很多人都感染了疟疾,我希望这样的措施能持之以恒,早日清除疟疾。”

郭文峰表示,希望在援非抗疟的这6个月,能够顺利组织实施10个疟疾高发村以“全民服药”为主要措施的疟疾防控工作,完善队伍建设,为下一期以及圣普真正清除疟疾铺垫基础。

背后故事

“人这一辈子 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

郭文峰曾先后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个省部级科研项目。2019年申请前往广中医青蒿研究中心,正式走上援非抗疟之路时,已经44岁了。上有老下有小,为何选择去非洲抗疟?郭文峰说:“科研做久了,偶尔会回想自己的初衷。”一句“人这一辈子,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让他获得了同是广中医科研人员的妻子的全力支持。

郭文峰觉得,人类健康共同体建设,援非抗疟与他少年时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他申请到广中医青蒿研究中心工作。

得知他前往非洲抗疟的经历后,很多亲朋好友和原同事都劝他不要再去,但郭文峰心中的那盏明灯让他屡次迎难而上。

让郭文峰欣慰的是,去年春节,妻子带着独生女来到圣普“亲身体会”,让他获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女儿开始意识到爸爸正在做一件十分光荣和了不起的事情,还第一次在作文中赞扬了爸爸的优秀。”独自照顾家庭的妻子也说,自己在圣普感受到了“走在路上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她说,所有的抗疟团成员都在为国家乃至世界的人而付出,“我为照顾家庭而付出的努力并不算什么”。

“今天还有很多交接工作要做,能切实有效地解决非洲和东南亚国家疟疾困扰,所有的工作就都是值得的!”采访结束时,倒时差仅睡了3个小时的郭文峰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罗惠莲 通讯员 孟楠 廖晓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