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源江村摩天岭下有一处天然瀑布群,这里风光旖旎,是一处“天然氧吧”。无数游客夸赞这里瀑布如绸,水潭碧绿,这里就是黄泥塘。
  然而,自今年7月通往摩天岭附近的道路贯通以后,仅一个多月,黄泥塘就发生了巨变:曾经风景如画的地方成了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看到此景,一群志愿者来到黄泥塘,携手拾起被丢进山涧的垃圾,用微薄之力恢复这里的美景,而附近的村民更是用一句句提醒,守护着美丽的家园。

故事回眸
  志愿者拯救黄泥塘
  黄泥塘位于兴安县江村附近的一条林间峡谷里,这里的天然瀑布群景色秀美、水质清澈。过去因为道路崎岖,一直只有少数资深户外爱好者能够到达。今年7月,通往摩天岭的一段观景道路通车,引得不少人驱车前往。
  然而谁也想不到,这处滋养了数代人、如世外桃源般的黄泥塘,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由清澈见底的水源地变成垃圾成堆、散发恶臭的“污水潭”。
  杨海是源江村村民,开了一家农家乐。他说,随着摩天岭上的“风车王国”渐成规模,来看风车的游客多了起来,而水泥路也几乎铺到了他家门口。
  可杨海怎么也没想到,道路通车后,黄泥塘变成了那样——到处是游客留下的垃圾,有塑料瓶、酒瓶,山涧里还有肉串、西瓜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杨海向曾经来这里进行徒步、潜水训练的桂林市蓝天救援队求助。
  今年8月初,救援队带着专业装备,义务对黄泥塘进行过一次清理,对潭底和周边也都进行了清扫。整整一天时间,队员们从潭底摸出了随意丢弃的啤酒瓶、竹签、碎玻璃等杂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没等水潭周围完全清理干净,随着游客的持续增多,乱丢垃圾的情况依旧。
  看到美景被糟蹋,市内一些热爱自然的旅游博主都感到痛心疾首,他们开始组织志愿者一起拯救“黄泥塘”。
  8月16日,40多名志愿者自发来到黄泥塘,当天共清理出整整两大车垃圾,帮助黄泥塘暂时恢复了曾经的模样。
  然而志愿者们说,单单依靠他们的努力是不够的,大家希望所有人都能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留住每一处自然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动回访
  希望人人都是环保卫士
  杨海夫妇把黄泥塘视作亲人,他们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也一样爱护着黄泥塘。
  杨海回忆,当他得知户外爱好者兼旅游博主徐先生发短视频召集志愿者到“黄泥塘”清理垃圾时,他很感动。这些志愿者中,除了中年人,还有年轻人甚至是儿童,他们年龄不同,却都怀揣着一颗爱护环境的心。
  “要涉水时,很多年轻人把鞋子脱了,赤脚溯溪而上。”杨海说,在现场,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大家都忍着恶臭捡拾垃圾,将“爱护环境,请勿乱扔垃圾”的牌子立在了“黄泥塘”内。
  在志愿者人群中,有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是资深的户外爱好者,他们说,十多年前他们就来过黄泥塘,这是一处隐秘的“世外桃源”。当他们在网上看到黄泥塘变成了那副模样,很是心疼。他们玩户外的人,深知保护环境才能让美景永久留存的道理。
  莫女士是源江村人,她说,很多志愿者此前没有来过黄泥塘,但为了环保却愿意大老远来源江村,太不容易了,看到大家如此努力地一起保护家乡环境,她充满了感激。
  4个月过去了,如今的黄泥塘是什么样的?杨海说,来黄泥塘的人依然不少,“凡是路过我们这的人,我都反复强调,离开黄泥塘一定要把垃圾带走,不要污染了环境。”但杨海说,他的力量还是太单薄。
  杨海说,听说未来村里的路会修到离黄泥塘更近的地方,他还了解到,村里正积极研究保护黄泥塘的事,希望今后能出台一些有约束力的政策,当然更希望人人都能爱护环境,爱护黄泥塘。

记者回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兴安县源江村“藏”着的黄泥塘景色秀美、水质清澈,但它的美经不住游人的连番破坏。短短几十日,就彻底变了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泥塘等美景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现如今,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生活,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
  当黄泥塘被垃圾淹没时,很多热爱大自然的志愿者站出来保护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保护我们自身及子孙后代。只有当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会大大增强。未来,更加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和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也将一直延续,自然优美和谐舒适的幸福生活空间才不会成为“过去的传说”。
  记者周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