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年时间不到,北京学区房概念似乎成了一个笑话:年初时夜半抢破头,年末“降价300万业主诚心卖”,但没人接手。看到一篇关于北京学区房的报道,其中有一段很生动的描述:

“姐,好久不联系了,您现在还有学区房的贷款需求么?”时隔大半年,给田菲打电话的助贷机构又多了起来,这令她有些疑惑。年初的时候,田菲曾想过,如果可以贷下400万元,那就再凑些钱买个便宜点的学区房。但后来的政策和亲身经历令田菲措手不及,“年初跟他们为一套房子大半夜还在讨价还价,年末经纪人各种给我打电话说降价了,还是北京的顶流学区房”。

曾经,裕中东里、蜂鸟家园、丰汇园、六铺炕二区、阳光丽景,这些顶级学区房,是北京家长们心中的“白月光”,而现在,对买家来说,仅仅成了“经常看看,感知一下北京二手房市场的风向标”。

以前市场上最疯狂的时候,也就是在去年下半年,用“黑科技”信用贷忽悠买家抢房成了销售中介的杀手锏:他们总是会说,“征信良好、工作稳定,利率4%到6%的信用贷,最高可以做到400万元。”因为可以用“黑科技”解决包括流水、社保等在内的实操问题,中介费是贷款额的2到3个点,也就是10万块左右。”而现在市场转向,学区房臭大街,一种新的职业又出现了,那就是“消失”了的助贷员和经纪人。

北京学区房反转当然是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指向有关。对于房产中介小哥来说,万物皆可炒,关于是如何包装。就说那个“黑科技”,还不如说是潜规则和皮条客,已经形成的地下产业链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交易市场,他们可以把低利率的信用贷做到400万元,赚取不菲的佣金和另外一部分灰色收入。

现在,学区房概念已经解码,人人可见其价值回归,发现有些基本上没有居住条件的学区房,无非是一个符号和概念,加之大环境的变化,疯狂入市者少之又少,房产助贷员和经纪人那不得加倍努力才能成交么。今年下半年各地的房产新闻中,中介生意清淡,一条街上集体关门、许多中介转行跑美团滴滴者都曾有过,这是行业洗牌的结果。学区房概念从疯狂到寂寞,教育了一大批消费者,那些高位站岗的太孤独,像田女士这样的则要偷笑了,她们捂住了钱包。

未来,下一个被炒作的概念还不知会是啥。总之,围绕家庭和子女消费的教育一定绕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