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子芊上上

古人多讲求,君子慎独。

《中庸》一书中有言: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慎小慎微。越是独处,无人监督,越要遵循内心,和乎大道;越是微小,越要谨慎行事,严以律己。

独处见境界,细节彰品性,处处是一个人气场的显现。

修于内,达于外。

慎独,是一个人气场强大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君子慎独,则身正

曾国藩深谙“慎独”之道,他曾说过:

“慎独”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身正,不欺暗室。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越是隐蔽处,越要与自己赤诚相见。

大明一典史曹鼎,有一次,抓了一名绝色女贼。离县衙路途尚远,只得夜宿荒庙。不想,女贼想以色相引诱脱罪。

曹鼎难免心中挣扎,先是写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以提醒自己不要失控。过一会儿,又想,荒郊野外,又是女贼主动引诱,于是把纸撕了下来。

转念一想,不行,泄私欲而违法,不能做,又把纸贴上。再过一会儿,又想,她是犯人,我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于是又把纸撕了下来。

但“不道德”三字来回在眼前飘,他又把纸贴了上去。就这样贴了撕,撕了贴,折腾了一晚上。最后,曹鼎终是身正不怕影斜。

即使无人,也不逾矩,不越轨。身正则行正,行正则名正。

慎独,考验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定力,修炼的是你内在气场的定,你的内在能定,外在自然身正。

慎独,就是一场战胜自己的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君子慎独,则心正

曾国藩说: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心性修养,不仅在公众场合存修养,无人处更是见底线。一个人要时刻充满敬畏,不被私心杂念所影响,内外兼修,才是真正的慎独。

话转东汉,杨震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拜访,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不受,王密说:

“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王密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这被后人传为美谈,且称“杨震四知”,还给了杨震“四知太守”的雅号。

宋代学人陆九渊说过:“慎独即不自欺。”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本心,诚不自欺,做一个慎独的人,这是对修养的考验,也是对人性的考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慎独,则心正。心地干净清白,坦坦荡荡,自然安乐。

曾国藩说:

“慎独则心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君子慎独,则气正

庄子说: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一个人内心真正独处时,才可以悟到生命的奥秘,和世间万物对白,与天地宇宙合一。

也可以说,个人的气场与天地宇宙的气场浑然一体。

你有多大的气场,你就有多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曾国藩有著名的“日课四条”,也就是每天要操练的四门功课,其中首条就是“慎独”。

慎其身,慎其心,慎其气。时时管理好自己,成就一代圣人,彰显了他的人格魅力,也彰显了他强大的气场生命力。

慎独,诚心正意,养正气,养光明之气,从根上纯粹一个人的精神穿透力,个人能量提升,同时也穿透周边影响别人。

慎独,不仅仅是操守上的一种纯粹,它还包含“明心见性”的本体自觉,他是生命状态的一通透,是能量气场状态的升华。

从气场形成的角度讲,一个人慎小慎微状态下产生的气场能量,细腻、纯粹而又生机饱满。

一个以慎独为修行的人,必然有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在芸芸众生中散发熠熠光芒。

在人群中,能让你发光的东西,其实就是你身上散发出来的高频率与高能量。

当我们身正气正的时候,自然会有大事交予,自然会天降其大任。

这就是,你慎独的气场吸引来的。

正如王阳明所言,当你内心光明,你生活中呈现的一切就当然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作家马德说:

“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

慎独,是一个人孤独的修行之道,也是一个人气场强大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子芊上上,与君共勉。专注于吸引力法则,温暖向阳,上上而行。感恩大家,敬请关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