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森林覆盖面积达13万公顷,郁郁葱葱的林区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美好家园。为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和野生动植物,孟连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常年以山为家、以林为伴,用辛勤汗水筑牢三道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巡边护林搭建林区安全防线

孟连县地处怒山余脉,地貌以山地为主,南北部森林茂密的大黑山和哈布壳山在冬春两季存在较大火灾隐患。为此,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坚持每周3次巡护林区,清查火灾隐患,组织村民召开小组会议,要求做好防火措施。

除了预防火灾,野生动植物的巡护工作也十分重要。孟连县大片茂密的森林中,生长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篦齿苏铁、云南苏铁以及巨蜥、蟒蛇等珍贵野生动物。为摸清边境一带珍稀野生动植物分布情况,民警定期开展涉林调研,仔细查看植物长势、追踪动物活动轨迹,收缴布置在野外的捕兽夹、粘网等猎捕工具。同时,积极救助一些不慎闯入人类居住地的野生动物。一些被捕猎工具困住的猴面鹰、蛇雕、斑头鸺鹠等野生动物陆续得到救助并被放归山林。

“母语法宣课”构筑生态保护防线

为提高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森林警察大队想了很多办法,针对孟连少数民族群众占比大的实际,推出了“母语法宣课”。森林警察大队挑选少数民族青年党员和村干部,把他们发展成为林区服务的优秀翻译官和普法老师。富岩镇等嘎拉村的佤族村干部岩列,就是森林警察大队发展的一名优秀翻译官。

“过春节,大家不要在橡胶林里放鞭炮,不要对着树林放礼花。”“猴子、白鹇这些动物不能捉来家养。”普通话说起来简单,但要让年龄较大的佤族群众听懂,没有翻译还是不行。现在有了像岩列这样的翻译官,民警的普法宣传效果明显。

近年来,森林警察大队已经发展近百名佤族、拉祜族、傣族、哈尼族翻译官。有了他们的助力,辖区群众遵纪守法、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得到了较大提高。

[图片6]

严打严防架起禁猎禁售高压线

孟连县与缅甸佤邦接壤,非法走私贩运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情况较为突出。面对严峻形势,森林警察大队严打各类涉林涉野生动植物犯罪。

今年9月初,森林警察大队接到线索,有人往一辆大货车内装了上百箱蛇,可能发往国内。民警迅速开展行动,等嫌疑车辆入境后,将犯罪嫌疑人一举擒获,当场在车厢内查获217箱野生动物活体蛇。

森林警察大队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边境走私贩卖珍稀野生动植物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整治。今年以来,孟连县受理的各类涉林和涉野生动物案件同比下降63%。

通过多年努力,孟连县生态环境不断向好,以前很难见到的蜂猴、蟒蛇、凹甲陆龟、白鹇、猴面鹰、蛇雕、斑头鸺鹠等珍稀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回升。今年4月,10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彩鹮造访孟连,种群庞大的黄胸织布鸟开始成群结队选择在此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