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迈出重要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中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加快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和阻力进一步上升,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相比2020年,面对经济形势迅速变化及疫情反复,在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积极引领下,票据市场更加从容应对,票据市场业务总量稳步提升,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方面加大创新,并以紧密围绕服务中小企业为核心,致力于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票据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贡献了应有的力量,票据业务发展与我们年初预测的总体目标基本一致。
(一)票据市场持续稳健发展,商票业务保持快速增长
2021年以来,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票据市场持续稳健运行,各项业务指标均保持正增长。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2021年1-10月,票据市场业务总量136.18万亿元,同比增长13.05%。其中,承兑金额19.48万亿元,增长9.01%;背书金额45.67万亿元,增长21.98%;贴现金额11.97万亿元,增长8.82%;转贴现交易金额38.19万亿元,增长4.43%;回购交易金额19.47万亿元,增长18.57%。截止2021年10月末,票据承兑余额14.52万亿元,同比增长5.97%;贴现余额9.38万亿元,同比增长7.98%。
2021年1-10月,全市场商票承兑发生额3.00万亿元,同比增长9.11%,占比达到15.39%;商票贴现1.00万亿元,同比增长21.50%,占比达到8.35%。截至2021年10月末,商票承兑余额2.14万亿元,同比增长4.39%,占比达到17.29%;商票贴现余额0.84万亿元,同比增长16.67%,占比达到8.96%。
(二)票据占经济比重有所回落,企业用票活跃度较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票据业务占经济比重有所回落。2021年以来,票据业务占GDP比重持续下降,2021年前三季度,票据承兑占GDP比重21.82%,较2020年同期下降1.12%,贴现占GDP比重13.47%,同比下降0.88%。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积极落实和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2021年9月末,再贴现余额为达5842亿元。
近年来,票据市场不断探索支持实体经济的直达性,依托自身低成本、覆盖广、灵活便捷等优势。2021年上半年,企业用票金额47.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6%;用票企业家数237.82万家,同比增长16.49%。企业商票使用范围不断拓展,票面金额持续下降,2021年上半年,商票用票企业家数35.02万家,同比增长27.95%,商票签发的平均面额107.12万元,同比下降17.96%,商票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深挖票据支付融资属性,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分企业来看,2021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用票金额34.68万亿元,占比73.03%;中小微企业用票家数234.63万家,占比98.66%。票据可获得性强,是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工具,根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2021年前11个月,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3.58万亿元,占比达到51.37%;小微企业用票家数283万家,占比达到92.56%,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显现。
(三)票据利率由高稳转向低走,利率中枢总体下移
2021年票据市场利率在政策面、资金面、金融市场监管及机构操作行为等多因素影响下,波动幅度进一步提升,价格先涨后跌。一季度利率中枢大幅上行,二季度下行回落至年初水平,三季度持续下行创新低,季末有所回升,四季度价格稳中有降。资金方面,货币政策维持平衡稳健,短期流动性合理宽裕,资金价格平稳。
一季度在年初信贷规模紧张、货币市场利率上行的情况下,足年国股转贴现利率由上年12月的平均利率2.74%快速上行至今年2月的3.34%;3月以来随着信贷额度转为宽松、市场利率水平趋于平稳,转贴现利率逐月回落,直至6月二季度末资金收紧,投放转好,利率企稳震荡,足年国股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到了2.7%,较上年12月下降4个基点;三季度受疫情反复,多省出现限电限产,实体经济需求偏弱,叠加平台类贷款压缩、房地产收紧和地方政府债务调控持续深入,经济下行,整体信贷投放不及预期,市场利率一路下跌,于8月创新低跌至2.0%后企稳反弹,9月转贴现加权平均利率小幅回升至2.36%。10-11月信贷投放仍乏力,票据规模宽松,足年国股收益率中枢稳中有降,短期价格下行较快。截止11月,足年票据利率跌至2.22%,远低于其他短期贷款产品,企业票据融资意愿较足。
(四)供应链票据持续优化,企票通同步发力
2021年8月,上海票交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新版本成功上线。目前,围绕服务票据全生命周期,可实现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承兑、背书、贴现、跨平台背书流转、交易关系信息上传绑定和到期扣款确认等功能,已受理通过18家供应链平台的接入申请,且有10家供应链平台完成接入,累计注册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小微、涉农、绿色企业占比65%以上,供应链票据业务总规模超300亿元。包括但不限于江苏、山东、广东、湖南、浙江、陕西、山西以及江西等全国多个省市地区均积极推进供应链票据业务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上海票交所牵头的供应链票据创新外,中国国新集团旗下国新央企金融服务公司聚合中央企业、商业银行等多方联合共建央企商业票据流通平台——企票通。
(五)金融科技赋能票据市场发展,产品创新春笋涌现
上海票交所2021年持续完善票据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闭环。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票据签发、支付、融资、交易等环节创新产品设计,深化票据的功能作用,实现产品体系和服务方式的闭环,提高票据服务实体企业的“直达性”。包括在签发端完善供应链票据平台和建设商票信息披露平台,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在支付端优化“票付通”业务,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票据线上支付渠道,拓展票据支付应用场景;在贴现端进一步推进“贴现通”业务,破解票据融资难题,优化贴现市场生态;在融资端做好标准化票据配套服务,拓宽企业票据融资渠道,打通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在交易端适应票据投融资属性增强、多元化主体希望参与票据交易的现实需求,推进票据的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完善票据交易机制。
随着商票披露平台的上线运营,不少商业银行继续优化完善票据“秒贴”,等线上商票融资产品,助力扩大核心企业商票的市场接受度,实现资金和票据的实时交互,大大提高了企业商票变现的效率,提升了票据服务于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能力。商承宝(上海)等公司发挥科技赋能票据作用,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提供票据信息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票据秒贴、快站等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供应链商票服务。贴票宝等公司为票据机构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中国国新企票通平台,充分发挥票据支付功能,积极利用票据开展企业之间的清欠工作,取得了好的效果。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利用金融科技力量,增强风险防控,加强合规管理,严防票据风险。
供应链票据平台持续优化升级,多个省份发文支持本地企业接入供票平台,供应链票据业务量不断突破,场景覆盖制造、批发和零售、建筑、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切实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盘活企业应收账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助力“六稳六保”工作,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基础设施和制度同步强化,商票信批正式实施
2021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0】第19号(规范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正式落地,与此配套的《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操作细则》同步实施。我国商票信息披露工作全面施行,推动了票据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商票信用风险防范的市场化约束机制。截至10月31日,商票信息披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已达43321家(2020年度商票承兑企业家数为37255家),覆盖31个省份,披露票据约162万张,金额1.57万亿元,公众查询量约922万次。自8月1日信息披露正式实施以来,披露金额占应披露金额的92.49%。商票签发、流转及兑付透明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流通效率大幅提高,疏通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加强。2021年1月,《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操作手册》进行了更新,结合上海票交所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出票、承兑、收款、背书、保证等业务环节设置关键字段校验,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极大降低了相关企业伪假票的产生及流转可能。通过基础设施和制度的完善,票据市场票据真实性问题突出、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得到了大大缓解,票据市场匹配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到了相应保障。
(七)多维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保驾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
上海票据交易所持续推动票据市场风险体系建设,票据市场未再次出现重大风险案件,风险防控成效显著。一方面,票交所通过顶层设计,奠定了票据市场风险防范基础,一是实现票据交易的线上化集中模式,形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交易市场,使所有交易行为有迹可循,为票据风险监测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二是推进票据业务电子化,有效克服了纸质票据的自身缺陷,提高了交易效率,并降低了操作风险;三是加强票据市场业务规则设计,提高市场规范性,有效避免了规则不一致带来的隐患,抑制了票据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防范了法律风险,保护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四是实现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纸票信息通过电子化转换登记、电票信息通过票交所系统集中归集,实现了票据市场的全量信息集中,为市场分析与监测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票交所多措并举建立风险防线,一是探索建立票据市场风险监测机制,围绕“建立专职的部门、专业的团队、专用的工具、专属的案例库”思路,探索建立票据市场风险监测机制,努力做到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二是建设大数据智能化票据监测预警平台,使票据市场监测朝着“全面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风险监测效率;三是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披露、票据账户主动管理等服务,防范伪假票据风险,提升票据市场透明度;四是加强市场参与者培育和教育,不断提升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
(八)票据市场研究进入新阶段,应用研究成果丰硕
为推动票据市场可持续发展,票据市场各参与主体积极进行理论、实务研究,无论是票交所还是专业票据智库的研究成果都十分丰硕,为票据市场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智力支持。2021年以来,上海票据交易所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举办多场线下培训班,加强票据市场应用理论交流。中国票据研究中心开创“票据论道”专题研讨会,就票据风险防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积极举办“票据市场改革创新与规范发展”征文活动,就双循化发展战略下票据业务发展、供应链金融与票据市场发展等问题展开研究。江西省金融学会开展“十四五时期票据业务创新发展研究”征文活动,就新发展阶段票据业务如何创新发展,发挥实体经济融资工具作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免责声明: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所引用信息和数据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力求报告内容和引用资料和数据的客观与公正,并尽可能保证可靠、准确和完整,但不对所引用资料和数据本身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保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