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23日,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等多家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实地探访开平区巍山凤山区域矿山治理工程现场,用笔和镜头记录这里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怎样在工业疮疤上开出“生态之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战役”打响

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植被被严重破坏,山体伤痕累累,开平区巍山凤山区域留下的数十个矿坑成为城市工业“疮疤”。为了彻底修复这一城市工业“疮疤”,2020年开平区总投入3.2亿元对该区域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进行重点治理——生态环境修复全面展开。此次“战役”对已关停的矿山基地进行深度治理,重点对陡河水库周边崖高坡陡的白茬山进行“清除”。

02

生态治理

2020年8月,唐山市开平区巍山凤山区域矿山治理工程(巍山、凤山、印子沟、后屯区域)一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展开,聘请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专业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开启了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序幕。巍山凤山区域综合整治项目治理面积达5380亩,涉及双桥、开平两镇,包含巍山、凤山、高山等多个山脉,治理区绵延20公里的山体,38家责任主体灭失矿山中19家为边坡式开采矿山,19家为深坑式开采矿山,涉及大型边坡23个,大型开采平台18个,深坑12个。治理区周边有京哈高速、唐山环城高速、京秦高铁、唐山二环路、唐榛路主要交通道路,且位于陡河水库东岸,属于生态敏感区域。工程启动后,采用“地形整理——土壤回填——生态混凝土喷播——植物群落再造——灌溉设施修建”综合性治理方案,对露天矿土壤、边坡、地下水、生态等进行重点治理和修复。

03

生态修复

部分矿山片区开采时间跨度长达30余年,导致大量坡面裸露在外,经过多年风化局部坡度达80°以上,经常有危岩坠落,植物更是无法生长。针对这些难题,河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技术团队根据本区域山体现状特点,与三峡大学强强联合,利用其他省份已成熟的生态混凝土喷播技术与开平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合理选用搭配添加剂、调整喷播植物群落、增加预栽生态袋、毛细微渗管等新技术对白茬山进行重点治理,采用阶梯降坡分层修复,利用原始地貌整理坡面,进行矿山坡面修复;依据土壤情况采取表土剥离、回填、土地平整、表土复原等工程及生物群落再造措施, 对被破坏的矿山平台进行治理恢复,配比有机肥,撒播旋耕,进行土壤改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年紧锣密鼓的施工,截至2021年11月全部治理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复绿面积达5300余亩,完成土石方施工130 万m³,经过生态混凝土喷播治理坡面达30万㎡。修复后的巍山、凤山区域将依托陡河水库及山体环境,形成集亲子娱乐、山地运动、公园休闲、农业文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性休闲度假基地,成为城市“绿肺”。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城更美了,这些是水库东岸双桥村居民这几年来的切身感受。开平区政府生态修复的决心并不满足于此,目前,开平区正在构建生态空间“一张图”,摸清生态资源家底、理清现状问题、明确修复重点区域,为保障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开平区秉承着和大自然做朋友的发展理念,尊重每一寸土地,尊重每一寸土地上平凡的人、平凡的动物、植物,尊重生态,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来源:唐山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