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简读书

熹里话:

死亡的事,总要有人来做。

正如麦家的那句“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一切都看淡就是了。

然后坚定地去做那些你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文 l 易简君

来源 l 易简读书(ID:yijiandushu)

“死亡”在中国算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禁忌词,而相关的殡葬职业,在不少人的认知里,是晦气不干净的工作。

95后姑娘任赛男,却在毕业后选择这“特殊”的行业,并成为了一名寿衣模特。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妈妈并没有少劝她辞职,从事一些稳定且“正常”的工作。

周围也有不少同学朋友不理解她,甚至疏远她。

“有一次去参加同学会,我说自己是寿衣模特后,坐我前面的女生一直不敢回头看,她和别人说,一想到我做这一行,就没来由地害怕。”

即便周围有许多不理解和嫌弃的声音,但她依旧坚持当初的选择:

“这是帮助逝者在生命最后做告别。”

“每一位逝者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

“现在我就把它穿上让大家看看效果。这款衣服用的是我们传统的真丝色织罗的面料做的,领口这里有很大的扣子......”

在布置简单的直播间里,任赛男对着镜头前的观众,仔细介绍身上这件旗袍样式的湖绿色寿衣,语速偏快。

这是她工作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她还负责寿衣设计。

在她的设计稿里,她为衣服增加了蝴蝶盘扣、手工绣片,还尝试增加不同风格的寿衣。

“我设计过10款寿衣,有现代款西服,有古装剧同款汉服,还有旗袍。”

人生在很多重要场合都会穿上礼服,任赛男觉得生老病死都是人必经的过程,所以她会希望能够把寿衣做得跟礼服一样精致,人们穿上它,可以漂漂亮亮地和世界告别。

现在她在看待生死这件事上,变得比从前坦然了许多。

2017年刚毕业,任赛男误打误撞进入这一行。

但因为毕竟是和“殡葬”相关,内心总觉得晦气,也曾有过退缩的想法,只不过男朋友的无心之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她觉得可以尝试。

她曾经遇过,有位姑娘特意找她为父亲定制一套绿色的寿衣,原因是她父亲年轻的时候支援新疆,对于绿色有种青春的缅怀;

也曾在凌晨2点为一个年轻女顾客送去寿衣,在现场教女孩和家人怎么帮死者穿衣服,系扣子;

越是了解陌生客人背后的故事,她越加肯定自己工作的意义。

有一天,她在淘宝上接到一对60多岁老夫妻顾客的咨询。

但几款女装看下来,仍旧没有满意的。

后来听说有实体店,就风尘仆仆赶来店里。

他们在店里看了很久,最后一眼挑中了一款汉服寿衣,衣服上有花鸟刺绣,颜色是轻柔的淡蕊香红,整体都比较年轻。

后来任赛男才得知,这是他们为自己的女儿准备的。

女儿在20多岁的花样年纪,却不幸患上癌症,病情越来越严重,医生让他们早做打算。

过了几天后,任赛男意外收到了老人的信息。

其中有一张照片,和她年纪相仿的年轻女孩穿着汉服寿衣站在窗前,虽然面色憔悴,但仍旧冲着镜头平和地笑着。

老人用照片定格女儿这美丽的瞬间,向赛男道谢:“谢谢小姑娘,女儿很喜欢,我们虽然难过,但也有了 一丝安慰。”

越是在这种时刻,她越是感受到自己工作的分量。

同时,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她也许能够将这些寿衣穿上身,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看到。

这不仅能够给顾客更立体全面介绍产品,还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

死亡并不需要忌讳,更不是一件晦气的事。

“死人的事,总要有人来做”

做死亡服务业的其实不仅仅是寿衣模特这一环,还有着许多看似神秘的工种。

首先是接体员,也叫背尸工,负责替殡仪馆接运遗体的人。

而这绝对是一项体力活,“死沉死沉”很形象地形容了遗体的重量。另外在搬运的过程,他们决不能有磕碰,因为许多人都会忌讳犯了不吉利的事情。

偶尔一次高层楼居民楼的搬运,也够师傅们费半天的劲儿。

因为搬运的是遗体,坐普通电梯,会被附近住户嫌弃不吉利,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爬楼梯。

而搬运的途中,又不能在任何一层停留,因为只要在某层楼多停一会,就立刻有住户打开门赶你走:“停在我家门口太晦气了……”

他们往往只能一口气搬到底。

“几乎是24小时待命,凌晨出门是家常便饭。”芝罘区殡仪馆接运科张师傅说道,一边说,一边洗手,消毒。

因为接触的遗体多了,所以接回来洗一下手是常态,把遗体登记在太平间后,还要再洗一次,如果忙的话,一天洗个20来次都不多。

(也有女生会从事这一份职业)

一位台湾接体员大师兄(化名)说,遗体太久未处理的话,身体会慢慢浮肿,变绿乃至变黑,即便面对这样的现场,他们还要亲手把遗体装进尸袋,送进冰柜。

他曾在自己的书里调侃道:“ 吊死的叫做荡秋千、跳楼的是小飞侠、腐尸是绿巨人、烧炭是小黑,也没有什么尊重不尊重,工作就是工作,该做的一件都不会少做。 ”

(大师兄本人,著有《你好,我是接体员》)

恐惧吗?

有时候会,但更多的时候,是对人生和生命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职业很晦气,常常回应道:“死人的事,总要有人来做”。

“有人安详地离开,

有人笑着缅怀。”

对于入殓师职业的了解,我相信,许多人都是从日本电影《入殓师》所开始的。

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比电影所呈现的复杂得多, 清洁消毒、缝合、填充、整容、化妆,这都是需要专业技能支撑的。

李慧,北京市密云区殡仪馆首位女入殓师。

第一次实践是为一个老人化妆,她的手刚刚摸到老人的脸,那种冰凉的感觉,已经让她不由自主打寒颤。

但她必须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如果这是自己家的亲人,自己的爷爷姥姥,还会怕吗?

她工作那么久,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一位因为出车祸而去世的女孩整容。

女孩才18岁,刚刚高考完,和同学出去玩的时候,不幸遭遇车祸。

身体支离破碎,面部也受了创伤,家人都无法接受。

她和师傅一起工作了三个多小时,帮助女孩做面部和身体的重组,并且给女孩化了妆。

最终并不是完全恢复面貌,但女孩的母亲对此已经感到一丝安慰。

自己的女儿是体面地离开的。

“在殡仪馆里,有人安详地离开,有人笑着缅怀。”

这是李慧一直努力工作的期许。

工作虽然很有意义,但对于每一位入殓师来说,同时承受着来自社会上的歧视。

徐婷,一位工作16年的入殓师,极少主动告诉朋友自己真正从事的职业。

一次,她闺蜜结婚,想要请她当伴娘,结果对方的家长知道她在殡仪馆工作后,死活不同意。

之后,为了尽可能避免这样的尴尬,除了同事的婚礼,徐婷很少参加朋友的婚礼。

尊重死亡,

同时也尊重他们的工作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

“婴儿来到这个世界,接生是一种神圣的工作。那么同样的,人死,送他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也是一种神圣的工作。生老病死,是生命的常态,不应该忌讳。”

在我看来,人生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死亡只是最后的终点站,既然要离开了,我们都希望能够庄重又体面地道一声,再见。

殡葬行业除了上面所述的寿衣模特、接体员和入殓师外,还包括了 礼仪师,而火化之后还会有专门的捡骨师(通常是捡火化后的骨头碎片)以及特殊现场清洁师。

他们都在为人们的最后一程付出自己的汗水,这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也是一份值得我们尊重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就像电影《入殓师》中说的,“ 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他永恒的美丽。这要有冷静,准确,而且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

点亮“在看”,感激他们的存在和努力,让我们和逝去的人能够好好告别一场。

(▲点击“END”查看相关推荐阅读)

作者:易简君,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易简读书”(yijiandushu)。在这里,每天早上8点发现好文、好书、好物,用阅读对抗无趣,让灵魂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