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到乌泥泾大家有可能陌生,但是提到黄道婆,大家不禁会心一笑,黄道婆和乌泥泾有什么关系呢?中德在线学习平台上线的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将带你来一探究竟。

历 史

相传宋代末年,当时松江府乌泥泾人黄道婆为了躲避封建牢笼的迫害,少女时期流落到海南岛崖州,在那她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术,三十多年后,她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家乡。结合当地的生产实践,把在崖州学到的纺织技术进行改革,对棉纺工具和纺织技艺进行改良和创新,掀起了一场棉花革命,形成了由碾籽、弹花、纺纱到织布等当时最先进的手工棉纺织技术的工序。在棉纺事件中显现出强大的生产力。从此,她的家乡逐渐成为了全国纺织业的中心,赢得了衣被天下的声誉。

意 义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改变了国人上千年来以丝、麻为主要衣料的传统。使得普通百姓能用棉衣御寒。同时促进了上海以及江南地区的繁荣,并且改变了江南经济结构,催生了一门新兴产业,带动了一方经济繁荣,也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改变了上海地区的生活风俗和传统婚娶习俗。

传 播

经过黄道婆革新的棉纺织技艺,不仅在国内迅速传播,又经各种渠道传播至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甚至连大洋彼岸的西欧宫廷也穿上了中国的棉布,这就是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世界纺织史上的突出功绩。

2006年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开始,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过去棉花采用手工去籽,生产效率很低,而黄道婆发明的这种搅车可以由三个人一起操作,使得轧棉效率提高了几倍,堪称是棉花加工环节的一个里程碑。在黄道婆回乡之前,江南已有的弹棉弓只有1.5尺左右,效率很低。黄道婆研制出的绳弦大弓有4尺多长,用檀木做的椎子代替手指弹拨,每日可弹棉6到8斤,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值得称赞的就是三锭纺车的发明,这是一种可以由一个人脚踏操作的纺车。以足助手,一引三纱,致使纺纱效率一下子提高两三倍,这种技艺比西方整整领先五百年。

黄道婆根据自己的生产实践对织造技术也进行了改革,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的错纱、配色、综线、掣花技术。运用以上这些技术,乌泥泾一带的织物上出现了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等花纹。而龙凤、斗牛、麒麟等图案则作为宫中御用衣袍的图案,有的一匹竟价值白银百两。

在这些五彩斑斓、层出不穷的织品中最著名的要数粲然若写的乌泥泾被。乌泥泾被是非常珍贵的织品,在明代甚至成为皇家御用龙袍的织造地。

传 承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进校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手工技艺只有在不断的传承和实践中才能得到继续发展。2006年8月,徐汇区文化局创建了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培训基地,聘请老艺人担任培训教师传授技艺。园南中学也陆续开展了青少年纺织兴趣培训班。

对于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来说,青少年是传承的未来和关键。而对于同学们来说。自己纺纱、织布体验劳动的乐趣,提升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无疑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过程中,要领悟黄道婆的创新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