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弹痕

我们一直强调,军事领域的对抗更多的是体系的对抗,如果用更直白的文字来表示,那就是战争永远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在现实世界中,发生对抗的双方之间往往有一方是综合实力对比居于弱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理很简单,双方实力对比越是接近,政治家使用战争这一终极手段时所做的考量也便越加审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四年泥沼中的对峙更是让世人对实力相近的两个对手之间所进行的战争有着怎样的灾难性后果有了直观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正如我们在《浅谈战略的相关问题》一文中所提到的那样,构成战略的各因素和各子因素通常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使得整体的战略很难一直保持谨慎,冷战中美苏就曾多次跌入进行全面核战争的边缘。正如电影《流浪地球》中的那句台词所言:“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力相近的对手之间,在矛盾陷入不可调和之后很难说不会最终诉诸武力。而即使是在综合实力对比差距明显的两个对手之间所进行的战争,实力较弱的一方在意志或是情感等因素的驱动下,通常也并不一定会轻易屈服和妥协。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中的双方或者是其中一方便会谋求以剑走偏锋的方式扩大己方的优势或者弥补己方在实力对比中的劣势。对于我们而言,这个概念有一个更为通俗易懂的说法:剑不如人,则剑法高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剑走偏锋,通常是指在某项技术上寻求创新,或者是在谋略上寻求突破。在对方意想不到的节点或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发起突然一击,以求出奇制胜。在军事领域中,通过剑走偏锋获得优势的实例不胜枚举,二战之初纳粹德国依靠“闪电战”吞并波兰、灭亡法国就属于剑走偏锋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综合实力对比上看,德国在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大国面前是居于劣势的,但其通过将战术理论的创新和新技术成果的应用结合起来获得了巨大的战场优势。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在常规海军力量方面弱于美国,但日本海军通过大胆使用航空母舰这一新锐兵器发动奇袭,获得战争初期的战场优势。但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猖獗一时的得一日法西斯终归飞回湮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长达22年的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长期敌强我弱的战场环境下,利用一系列的高超战法最终赢得了全国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又以一系列着眼深远的战略在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封锁包围下巩固了人民政权,造就了今天综合实力飞速发展的奇迹。同样的剑走偏锋,为什么有的成了,有的却失败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剑走偏锋实际上依旧是基于实力为前提的,只不过是将自身整体实力集中于一点以图获得局部性的优势。所以我们在强调剑法高于人的同时必须明确一点,剑法高于人的前提必须是基础扎实。无论是二战时期的德国还是日本,其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辉煌背后都是战前长期国民经济以战争为中心进行运转。人民军队22年的武装斗争中,从来没有一刻不在军队建设、后勤保障、军工体系上竭尽全力补齐短板。人民军队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战场上所迸发的光彩背后,以千千万万个以吴运铎、朱瑞将军为代表的幕后英雄穷尽一生的奉献。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人民军队得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构建了完备的作战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追求强于对手的剑法为出发点的剑走偏锋着力点在局部,那么其作用点也更多是在局部的战斗和战役层面或者是战争初期的短时间内。因为高明的战法改变的是战场的面貌而非战争规律本身,就像那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再高明的战略大师也是无计可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剑走偏锋最终的成败在于如何运用这种局部和短期的优势,使战争的最终走向朝着于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二战期间的德国和日本通过剑走偏锋挑起战火,虽然获得了局部性和短期的优势。但却也使得战争自一开始就失去了调和的可能,这样的战争模式必然以一方的彻底毁灭为结局。从长远上看,轴心国集团在战争潜力上与盟国相比是居于绝对劣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战争前期为了追求局部性的优势又已经提前消耗了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大部分资源,到战争后期自然就只能落得灯枯油尽的下场。令人感慨的是,无论是德国也好,日本也好,到战争后期依旧想着通过所谓“黑科技”逆转局势,然而在常规力量上都已经捉襟见肘的局势下,对资源消耗要求极大的新锐科技又如何能真正发挥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获得原因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除了受“左倾”思想影响的特殊时期外,人民军队在军事实践上从不追求超出自身实力之外的目标。我们仔细研究战史和党史便会发现,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斗争的长远目标一直都是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但指导革命斗争的具体原则却一直在随着局势的发展而调整。对于不顾实际好高骛远的盲动主义倾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其论著中多次进行了批判,到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军队获得绝对战略优势的情况下。全军的指导方针“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短短二十个字便涵盖了军事斗争、经济建设、队伍建设以及战略目标四个方面的总体方向。并没有因为军事上的胜利而盲目自信,所追求的依旧是整体作战体系的平衡发展。在随后的国内建设和政权巩固阶段,整体的部署决策依旧是利用局部和短期获得的优势争取长远的发展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点上看,建国以来我国的整体战略布局在思路上和指导方针上是一以贯之的,早期的备战备荒正是为后来的经济建设争取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巩固和发展整体的战略体系。所以,短期内和局部范围内的剑走偏锋正是为了给自身补齐战略体系的短板赢得时机,从长远看战争依旧是整体综合实力的较量,要在战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练好自身内功,搞好自身发展,离开这个前提谈剑走偏锋或者是所谓高于对手的剑法都不过是天桥卖艺的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