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高院、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管局推进北京营商环境改革进程 诉讼流程再提速 建立歇业备案制度

诉讼流程再提速、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专项执法打击涉冬奥知识产权侵权,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扩展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建立歇业备案制度降低市场主体存续成本……这些实实在在的改革举措将在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5.0版中持续深化落实。12月27日,市高级人民法院、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北京市营商环境改革进程相关情况。

  市高级人民法院:2021年全市法院在线庭审率达67%

2021年,北京法院审判质效进一步升级,截至11月底,小额诉讼平均审理期限比法定审限缩短25天,简易程序平均审理期限仅为法定审限一半,一般案件鉴定评估周期缩短至30天内。发布会上,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陈丰介绍,随着法院审判质效升级,纠纷解决成本不断降低。2021年1月至11月,全市法院在线庭审率达67%,居全国首位;网上立案35.8万件,同比增长47%;电子送达覆盖率52.6%,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在线委托鉴定率86.4%;通过网络司法拍卖方式处置执行财产2.3万余件,成交金额268.9亿元。

北京破产法庭2021年审理破产案件平均周期为201天,同比上一年度缩短112天,破产成本占破产财产的比例仅为5.5%。此外,设立全国首个金融专业化多元解纷平台,成立北京金融法院、国际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也是北京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法治保障的标志性事件。

陈丰表示,2022年,北京法院将进一步规范执行工作,确保具备发放条件的案款在20日内完成案款发放,实现对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的在线冻结、对京牌机动车等财产的在线查控;继续推进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积极引入国际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建立和实施中小企业司法挽救机制,畅通中小企业重整快速启动渠道。

  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市场主体歇业备案制度

“北京市率先在全市范围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对未开业企业和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登记程序。”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副处长秦世杰介绍,2020年,北京市通过简易注销登记程序退出市场的企业达3.98万户,占同期注销企业的36.48%,“简易注销已逐渐成为北京市企业退出的主要方式之一”。

秦世杰表示,2022年,市场监管部门将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建立歇业备案制度,即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在一定时期内歇业。“市场主体如果作出歇业决定,应在歇业前向登记机关办理备案。”此外,进一步扩展简易注销登记的适用范围,实现市场主体类型全覆盖。

 市知识产权局:专项执法打击涉冬奥侵权行为

市知识产权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李春玲列举了全市知识产权系统紧扣中心工作和优化营商改革重点取得的工作成效,包括加强商标代理机构监管,依法查处恶意抢注“全红婵”“清澈的爱”等商标违法行为;牵头制定北京首部知识产权全类型、全链条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等。在深化“一网通办”“就近办”“掌上办”和“同事同标”改革方面,涉及市知识产权局的18项政务服务事项目前已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平台。

李春玲表示,下一步,市知识产权局将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研究制定跨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出台医药领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快速处理办法。同时,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联合开展打击侵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知识产权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