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即将过去,回眸这不平凡的一年,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人心生感动,给予我们坚强和奋进的力量。这些人和事,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深切感受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的美好,以及身为中国人满满的自豪和无上荣光。
是英雄官兵们的血洒疆场,让我们在感怀中凝聚力量。今年2月19日,主流媒体刊发一篇《英雄屹立喀喇昆仑——走近新时代卫国戍边的英雄官兵》的文章,引起强烈反响。此时人们才得知,在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团长祁发宝带领几名战士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对方交涉,不料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在殊死搏斗中,祁团长身受重伤,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壮烈牺牲。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其实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些卫国戍边的军人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怀激越的英雄史诗,他们不愧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是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让我们在悲痛中追逐梦想。今年5月22日,91岁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令国人无比悲痛。正是这位“看上去更像农民”的老人,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当作毕生追求,让我国仅靠占世界上9%的耕地养活了14亿人口,让有“东方魔稻”之称的杂交水稻在40余个国家种植超过800万公顷,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袁隆平院士走了,但他的“禾下乘凉梦”正在变成现实。我们谨记着老人家的“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在各自岗位上争做一粒敬业奉献的“好种子”,始终奋进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是面对灾难时的迎难而上,让我们在感动中团结成钢。今年7月17日,河南多地出现特大暴雨。特别是郑州,三天降雨量达617.1mm,相当于以往一年的量。而在这场特大洪水中,我们时刻感动于那些迎难而上的身影。他们是警察,哪里有危险就冲锋在哪里,被人民称为党派来的生命“摆渡人”;他们是战士,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神兵天降;他们是志愿者,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为的“一个都不能少”;他们是普通市民,“让儿童和妇女先走”是最朴实的担当。正是无数这样的平凡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中华民族才历经磨难而不衰,始终团结得像“石榴籽”一样,焕发出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