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的运力有多大,航天舞台就有多大。

因为有了长征五号系列大推力运载火箭,22吨级的天和一号核心舱才得以入轨,发射质量达8吨级的嫦娥五号才能够在广袤的地月空间上演月面取样返回的科幻大片,5吨级的天问一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一步完成火星绕落巡的壮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器组合的嫦娥五号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射嫦娥五号的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

然而,日益增长的空间运输需求与运载火箭运力不足的矛盾并没有因此终结

嫦娥探月工程立项伊始就有“探、登、驻”三大任务阶段,完成月球“绕、落、回”三步走之后,我们将进入三大任务阶段的第二阶段“登”,指的就是载人月球探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人登月是大规模探测开发利用月球的必备能力

与此同时,作为载人月球探测的先导任务,探月四期工程大幕也已经拉开,后续我们还要建设国际月面科研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月面科研站

除了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我们还将迎来数以万计的互联网卫星部署任务,由此可见运力需求是只增不减。

当前,我们有两款重型运载火箭正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款是近地轨道运力70吨的新一代载人火箭,另一款就是近地轨道运力可超150吨的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一代载人火箭七机并联高效传力结构试制件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分为近地版与深空版两个型号,在成熟货架产品技术支持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实现首飞并投入应用,载人地月往返能力的建设可依托该型号火箭实施,而后续更大规模的载人月面科研站建设也需要长征九号。

运力更大的长征九号则要面临更多艰巨的技术攻关任务,我们常说发展火箭动力先行,自去年以来,配型重型运载火箭的多款殿堂级动力陆续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效果图

上周五,航天科技六院101所25吨级膨胀循环发动机推力室挤压试验成功,标志着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三型动力已经全部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分级效果图

长征九号是一款三级半重型运载火箭,起飞级由一子级与四枚助推器组成,一子级直径9.5米,助推器直径5米(与长征五号一子级相当),共配置12台YF-130型液氧煤油发动机,可产生5873吨起飞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F-130型4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

二子级液氢燃料贮箱段直径9.5米,液氧贮箱段直径7.5米,配置两台YF-90型220吨级氢氧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F-90型220吨级氢氧发动机

三子级直径7.5米,它所配置的动力就是航天科技六院101所此次试验的25吨级膨胀循环发动机。

长征九号重型火箭最大起飞质量4137吨,近地轨道运力的理论最大值接近18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更是远远不止5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YF-79型25吨级高空氢氧发动机推力室挤压试验

火箭末级动力的优劣通常直接影响其高轨运力,这也是为什么长征九号如此醉心于具有高比冲优势的氢氧发动机的原因之一。

例如,长征五号虽然是我国第一款大型运载火箭,然而在重型猎鹰火箭存世的当下,它仍然能保持世界火箭高轨运力前三甲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五号氢氧二子机

长征九号末级使用的25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将是世界同类型发动机的最大推力型号,是长征五号末级YF-75D氢氧发动机推力的将近3倍,比冲性能也有显著提升。用航天科技六院的话来说,该型动力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标志性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九号系列火箭,从左至右依次为:长征-9、长征-9A、长征-9B

重型运载火箭一旦研制成功,将进行系列化型谱发展,包括后续改进型在内,将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满足我国空间运输的各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