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四史”学习、“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广泛开展“万名志愿者服务群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百姓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难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

宣讲团、志愿服务队来到“家门口”

黄花塘镇泥沛社区,一片红色的土地,党史学习教育中,这里成了红色旅游“打卡”新地标,陈延年、吴运铎、闵开连、许继宏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被充分挖掘,广为传颂,知名度与影响力大幅提升。

改变始于2018年,盱眙县被列入全国50个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行区,随着中心、所、站正式挂牌成立,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团、科技科普、文化服务、助残健康等志愿服务队普及山村水乡。

“戚洼村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么丰富,是不是可以开发利用,发展红色旅游?”

“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给我们沿线发展带来怎样的良机?”

“俺们都会编织的手艺,做些有我们山区特色的竹编工艺也能挣钱!”

村子往后怎么发展?优势在哪,产业体现在绿色,该走哪条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闲时节村里老老少少聚在一块,你一言我一语高谈起来,家长里短、家事国运……甚为热闹。

经村民代表大会研究,最终确定了“一红一绿”发展思路。“红”就是挖掘革命历史,发展红色文旅,“绿”就是发展绿色产业,有机农副产品,中药材、龙虾米、火龙果特色产品。在天泉湖镇陡山村、官滩镇霍山村、淮河镇明祖陵村......自主定方向,一起奔小康,乡亲们的心气逐浪高。

如今,遍及都梁大地的黄花塘新四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顾家圩子江苏省委机关遗址、雍小山无名烈士陵园、村史馆、党史馆相继先后建成,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文游产业显著提升。

盱眙县按照“十有”标准,即有场所、有机构、有队伍、有项目、有活动经费等盘活乡村文化中心、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党群服务中心......各类公共服务资源,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网络,志愿服务点单系统,畅通了服务群众的小程序,做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文明新风的影响力持续“升级”

2019年52例,2020年37例,今年到目前14例,现已全部解决。在穆店镇永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总支书记,站长杜守军拿着一张表格向实践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几年来,村里存量矛盾全部化解,增量随时解决。

像永华村一样,邻里因土地流转、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等纠纷矛盾全县普遍存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成立,新乡贤、老支书、老族长成了这里的“说客”学习教育和互动交流。劝导双方各退让一步,心平气和地化解小矛盾。

理性调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态度和习性,农房改善的新型小区,桃源小镇墙体彩绘美轮美奂,“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从前见面一个脸朝东,一个脸朝西,多年不说话的邻居握手言和,过去顺手牵羊的小偷小摸时有发生,国外有个加拿大,新迁村有个大家拿;村集体塘坝,树木等财物时常被村民无理占有,如今再好再多的东西没有人去摸一下。过去在盱眙乡村有一顺口溜“人情就是债,头顶锅儿买”,人情来往成负担,昔日互相攀比的“面子工程”被当下崇尚节俭的文明新风取代。

“从前有升学酒、满月酒、生日酒、高寿酒……我一年能赚6万多,光吃酒席出随礼就得3万多,现在减了三分之二,大家伙注重节俭,我们都尝到了乡风文明的甜头”桂五镇陡山村村民张宏领笑呵呵的说。

文明成风化俗,如春雨润物无声,看似礼尚往来的村民私事,往往是关系乡风文明的大事,新时代文明实践使盱眙城乡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上向美。

“‘党建+移风易俗’就是以党员骨干、退休干部、教师、医生乡贤为主体,用党风淳化民风,带动新风,使乡村风貌焕然一新。”鲍集镇召五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孙华中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推开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门。

党史学习教育中,盱眙县的镇(街)村(社区)所、站、点,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抓手,将各级阵地打造为集思想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功能为一体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把党的理论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随时随地开展高质量宣讲,通过理论故事汇、情景剧、农船党课,在乡村记忆馆开展党史宣讲,使党的鲜活理论不断丰富乡亲们的感官,不断被“唤醒”,文明新风的影响力持续“升级”。(丁德昶 郁晓燕 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