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好!是某某吗?

我是XX市公安局民警

你护照有问题、涉嫌……”

警惕!

这是“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

典型的开场白

近日

公安

成功上门拦截一起“假警察”冒充公检法

实施诈骗的警情

为事主及时挽回了经济损失

案件回顾

12月23日下午,区公安局张西堡派出所接反诈中心预警称,辖区村民李女士可能正在遭受电信诈骗,需紧急处置,防止被骗!接预警后,派出所迅速出动警力前往寻找李女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途中,拨打李女士电话发现一直占线,民警意识到此时李女士已深陷骗局,必须尽快将其找到。为避免李女士被骗,民警立即联系李女士所在村村干部,并通过村干部找到了李女士的家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民警成功找到了正在打电话的李女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了解,李女士刚刚接到了“哈尔滨市公安局”的电话,对方称其办理的护照有问题,虽李女士从未办理过护照,但对方口中李女士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信息与李女士的实际信息分毫不差!此时,骗子又称将电话转接到了“邯郸市公安局”,对方在询问李女士家人、工作单位等一些个人信息后,威胁李女士不可挂断电话,中途也不能接其他电话,同时按照要求下载各类软件进行操作。就在准备进行下一步操作时,民警及李女士邻居、村干部及时赶到,第一时间将电话挂断,成功阻止了骗子的继续行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警的解释下,李女士得知了自己刚刚遭受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让其进行的一系列下载软件的操作有木马拦截功能,并可以监控手机上的所有操作,盗取个人隐私信息和验证码等内容。听至此,李女士才恍然大悟,对上门预警的民警们表示十分感谢,并称“再晚一点,我的钱可能就被骗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民警耐心指导李女士下载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李女士表示一定会以此次遭遇为警醒,避免自己及身边人再次被电信诈骗侵害的情况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诈骗套路

1.初步骗取当事人的信任

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通过网络软件改号,电话联系当事人,并准确报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职业、住址等隐私信息,以获取当事人的初步信任。

2.引导当事人开通屏幕共享或视频会议

不法分子通过一些App自带的屏幕共享功能或者视频会议的形式,假借引导当事人进行操作为由,实则实时监控当事人手机上的所有操作,盗取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和验证码等内容。

3.转账

不法分子监控当事人手机后,开始引导当事人转账,如被发现,或者当事人迟疑,不法分子将通过偷偷获取的验证码进行转账操作,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年警方提示

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电话、QQ、传真、网页等形式办案;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或者核查账户,更不会让公民提现转账汇款;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U盾相关信息,千万不要透露给陌生人;电信、医保、公安、检察部门不会相互转接电话;如遇诈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务必谨记“三不一多”原则:

未知链接点击

陌生来电轻信

个人信息透露

转账汇款核实

为防范电诈案件

区公安局倡议

在全区范围内全员安装使用

“国家反诈中心”APP

截至目前

永年100000+人已安装

请立即下载安装

准确填写个人信息

打开所有应用权限

有效开启预警保护

稿件:区公安局

图片:区公安局

责编:张楠楠

初审:周竹叶

审核:赵江辉

监制: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