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接到微友爆料,自己在容县某小区买了套房,但是最近非常烦恼,因为电话和信息响个不断!

微友介绍,自己所购买的这套新房,预计今年12月份交付。在房子还没交付前,就陆续收到一些装修推销短信,电话和微信添加。

刚开始是每天两三条,现在则是短信、电话开始轮番轰炸,都是一些装修、家具、衣柜定制等建材的推销。

微友在查看业主群信息后发现,原来并不只有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所有的业主,都收到来自多家公司打来电话或者添加微信,不少业主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遭到了泄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友称,起初接到此类电话或者信息时,自己还是婉言谢绝,毕竟觉得大家都不容易。

但是后来对方不分时段猛打电话推销,之后干脆不耐烦地直接挂掉电话。“本来我的客户电话就比较多,每个电话都要接,在业务繁忙的时候,还老是接到这种推销电话,真是令人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有业主发现,这些商家经常在业主群里冒充邻居来添加业主的微信,对于部分业主的个人信息还“了如指掌”,引发大家的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友表示,之前这样的推销电话接多了,自己也留了个心眼,在对方推销业务时耐心听人讲完,然后问对方,你们是怎么拿到我的电话和房产信息的?

这时,对方就会装糊涂,要不就说是朋友介绍的,要不就是说有朋友在同一个小区的业主等,总之最终的目的都是推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一出,引发不少业主的热议,大家纷纷对这些商家轮番打电话、添加微信的行为略感不满,并且深感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业主出示自己微信添加朋友的页面,出现的基本上都是推销的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期间,更有业主忍无可忍选择报警,并到附近派出所进行报案咨询,随后被告知必须要5户以上业主报警才能受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友称,目前已有部分业主收集好相关资料信息,准备联合前往派出所报警。不少业主表示,希望在报警后这些电话和信息轰炸能够少一些,还大家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根据翻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同行之间互相分享或者从其他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并从中获利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潜规则,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其实已经涉嫌犯罪。

建议各位业主,如果确实收到过多此类推销电话,可以对来电进行主动屏蔽,以减少因此带来的困扰。

此外,如果知道自己的信息被贩卖,并且有足够的证据确定贩卖其个人信息者时,可以向相应的监管部门或者单位进行举报投诉,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当然,这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最后想说 , 买卖个人信息只用作推销, 后果也很严重! 请行业自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