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秀山房”是沿着福海的东岸修建的,站在这里,能够俯瞰澄碧的湖水,远眺西山秀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图中,它只是福海沿岸的殿宇,有亭台、有楼阁,还有一个码头。与其它朱甍碧瓦、画栋雕梁的宫殿相比,看似平平无奇,以为,这里不过就是一处观赏湖景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看似平常的矮屋亭台,其内部全是紫檀木漆器,这种漆器与我们现今所见的不同,它是巧匠们采用周制雕刻技法,在珠宝玉石之上,雕出人物山水、亭台楼阁、树木花草等吉祥图纹,然后镶嵌在紫檀木上。大到屏风书架,小到茶具笔架,皆是巧夺天工的珍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著名学者钱泳,在他的笔记《履园丛话》中记载了,嘉庆年间,皇帝命两淮盐政聚集工匠一千余人,承办接秀山房的紫檀窗棂200多扇、多宝架三座、地罩三座……200多扇的紫檀窗棂尺寸都是3米左右的高度,多宝架、地罩都是4米左右的高度,这些紫檀材质的家俱,全部用周制雕刻技法,镶嵌着金银、宝石、珊瑚、翡翠、青金、水晶、玛瑙、玳瑁、蜜蜡、象牙等,雕刻的花样有万寿长春、九秋同庆、寿献兰孙等,可见到了清末,圆明园被毁之前,接秀山房内的紫檀窗棂应是不断地去旧换新,而笔床、茶具、砚匣等精致小物,则不断地在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艺术品都被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