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匠成舆者,忧人不贵;作箭者,恐人不伤。彼岂有爱憎哉?实技业驱之
然耳。是知当代之士、驰骛之曹,书读纵横,则思诸侯之变;艺长奇正,则
念风尘之会。此亦向时之论,必然之理矣。故先师孔子深探其本、忧其末,
遂作《春秋》,大乎工道;制《孝经》,美乎德行。防萌杜渐,预有所抑。
斯圣人制作之本意也。
然作法于理,其弊必乱。若至于乱,将焉救之?是以御世理人,罕闻沿
袭。三代不同礼,五霸不同法。非其相反,盖以救弊也。是故国容一致,而
忠文之道必殊;圣哲同风,而皇王之名或异。岂非随时投教沿乎此,因物成
务牵乎彼?沿乎此者,醇薄继于所遭;牵乎彼者,王霸存于所遇。故古之理
者,其政有三: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国之政胁之。各有所施,
不可易也。管子曰:“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邹子
曰:“政 教文质,所以匡救也。当时则用之,过则舍之。”由此观之,当
霸者之朝而行王者之化,则悖矣。当强国之世而行霸者之威,则乖矣。若时
逢狙诈,正道陵夷,欲宪章先王,广陈德化,是犹待越客以拯溺,白大人以
救火。善则善矣,岂所谓通于时变欤?
夫霸者,驳道也,盖白黑杂合,不纯用德焉。期于有成,不问所以;论
于大体,不守小节。虽称仁引义不及三王,扶颠定倾,其归一揆。恐儒者溺
于所闻,不知王霸殊略,故叙以长短术,以经论通变者,并立题目总六十有
三篇,合为十卷,名曰《反经》。大旨在乎宁固根蒂,革易时弊,兴亡治乱。
具载诸篇,为沿袭之远图,作经济之至道,非欲矫世夸欲,希声慕名。辄露
见闻,逗机来哲。凡厥有位,幸望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