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木刻,有着怎样的不解情缘?

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逝世8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90周年。2021年最后一期“壹字读书会”邀请到了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乐融,他以“木”为关键词与现场读者分享了木刻的历史以及鲁迅先生与木刻的故事。

据乐融介绍,中国是木刻的故乡。鲁迅在《北平笺谱》序中提到:“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实始于中国。”

20世纪初,欧洲木刻逐渐兴起,出现以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齐头并进局面,在艺术观念上屡屡受到了现代派思潮的冲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勃兴,现代木刻的战斗性、批判性特点获得前所未有的发挥。

鲁迅认识到欧洲现代木刻对中国国民思想精神的启蒙和中国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所以,20世纪30年代,在鲁迅的大力倡导下,木刻重回中国。

鲁迅认为,木刻制作简便快速,既不失真又省耗材,作为一种宣传方式能够适应当时的中国社会具体情况,让普通的、不识字的民众也能投入到追求自由和解放中来,弥补启蒙运动的缺憾。鲁迅不遗余力地倡导中国新兴木刻运动,被誉为“中国新兴木刻之父”,指导和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现代木刻家。

谈到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的渊源时,乐融表示,这还要从其幼年爱好说起。鲁迅从小喜欢美术,对各种绘图更是有极高的敏感度,常常描摹书上的插图。

赴日学医后,鲁迅意识到治疗人民精神上的麻木症是比治疗他们的疾病更为紧要的事情。于是走上“治文学和美术”的道路,在其文学活动中,始终将文学和美术相结合,影响了一批艺术青年。

为推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给在黑暗中摸索的木刻青年学习的机会,鲁迅举办“暑期木刻讲习会”、木刻展览,编辑外国优秀木刻集册,倾其心血培养了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中坚力量,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壹字读书会负责人王志豪表示,鲁迅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蜚声世界文坛,作品影响着无数人,但他与木刻的故事似乎鲜为人知。从木刻的角度切入,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鲁迅与木刻的渊源,了解木刻在抗战中的重要角色,了解不一样的鲁迅。

来源:周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