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6年,江苏正式启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拟用10年时间,编撰出版3000册图书,展现江苏文化根脉。
2021年12月30日,《江苏文库》第四批成果发布会召开。到目前为止,数百位专家学者已捧出740本著作。
在成果发布会召开之际,我们专访《江苏文库》六编主编,和公众一起了解编撰出版背后的故事。
本期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兴无先生。
通过“精华”看见灵动精深的文脉
《江苏文库·精华编》的目标是,选择古代江苏学人的作品两百种,进行点校、注释,做成可供大众与学界阅读的文本。
△ 徐兴无
之所以命名为“精华编”,是因为遴选自“文献编”的5000多种典籍,好中选好,精益求精。
“文脉工程”启动以来的前两年,“精华编”的工作重点在书目选定。书目选定之后,自2018年以来出版了5种、11册,2019年出版了9种、22册,2020年出版了24种、30册。
2021年,出版22种、30册,其中经部3种、6册,史部2种、2册,子部10种 、11册,集部7种、11册。
《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徐兴无说,透过“精华编”,我们能看到江苏文脉的特征:灵动精深。
东晋南渡后,人们比较南方和北方的学风有什么不同,认为北方人做学问,”渊综广博“如同”显处视月“。而南方人治学,“清通简要”,如同“牖中窥日”。
可以说,那个时候开始,江苏文脉的特征就显出端倪了。
江苏人,牛的可不止人文
徐兴无介绍,2021年《江苏文库·精华编》出版了大量作品,除了人文经典,医学、算学、天文学等等科技著作,也在其中。
“江苏人,牛的可不止人文!”
《江苏文库 · 精华编》中,收录了一部清代的、名叫《九数通考》的书。
《九数通考》也叫《数学精详》,为屈曾发1772年所著,以会通中西数学为要旨。
在书的例言部分就写到:“周髀为算书之祖,几何乃西法之宗,学算而不讲求,非先河后海之旨也。”
有着这样独到眼光的屈曾发,正是江苏常熟人,他曾在我国的数学传播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这本《九数通考》从前却未有人点校过。
为此《江苏文库·精华编》特别请来了南京大学数学系的吴朝阳教授根据清代不同的版本精校标点,终于将这个版本带到大家眼前。
徐兴无表示,“别以为经史子集就全是人文的,数学天文这些其实都属于子部。古代的数学家,往往都是经学家,经学里面涉及到数,他就要研究数,涉及到天文,他们就要研究天文。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自然科学家罢了。”
与挑战并行,展现江苏学人的担当
徐兴无坦言,编《江苏文库·精华编》最大的挑战,其实来源于“不确定”。
“比如我们对版本进行选择之后,再细读会发现,这些经典因为时间久远,很多过去的成果被证明并不是那么好,知识要更新。这样就打破了我们的节奏,增加了工作量。”徐兴无说。
“比如像《扬州画舫录》,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出过一个全本,后来广陵书社出了一个全本,也是‘有点无校’”。还有一些重要的人名地名等,没有加注,所以我们就请扬州大学的许建中教授重新点校并加上注释,更加方便人们阅读与研究。”
“再比如江藩的《汉学师承记》,我们最开始用的版本是漆永祥教授的《汉学师承记笺释》,这个版本非常学术化,考释详尽,卷帙也大。为了例于读者阅读,我们就请漆永祥教授改变体例,加上自己新的研究心得,重新做一次整理。”
徐兴无表示,很多经典,我们前人的整理深度还是不够的,相当多重要的文献还可以整理、或再加整理、研究。江苏文脉里面最缺乏研究的,实际上是集部,也就是文学类。
“江苏,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而且在明清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发达,出现了大量的集部佳作。‘精华编’里面的名家文集,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好好整理,更别说江苏浩渺如海的文集了。”
徐兴无透露,未来还要聚焦传播和普及的工作。一方面,要编一部江苏的历代文选,文章不需要很长,但都是影响过中国历史,或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名的文章。这样一来,不仅能提供书的精华,也能提供文章的精华。另一方面,他们还希望把“精华编”两百部里面,凡是域外汉籍中有版本或写本的,都尽量找到并出版。
“这是一个丰富的矿藏。把它挖掘好,是我们每一位江苏学人肩上的责任!”徐兴无说。
现代快报+记者 王子扬 刘静妍/文 牛华新 钱念秋/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