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南街十字路口是小镇最繁华的地段。乡下人到镇上来,无论是南来北往,还是东来西去,都要从那里经过。沿街商铺林立,摆摊的更多。十字路口西北处有一个固定的修车摊位,一辆平板车改装的大木柜,柜子里边放着的,框外挂着的都是不同型号的自行车配件。紧挨平板车的地上放着气筒、板手、挫刀、钳子一堆修车工具。还有一只装着半盆水的脸盆,两只小凳,一只上坐着笑哈哈的修车师傅,人们都叫他海师傅。
海师傅在那里摆摊修车多少年了,没有人说得清。七十年代初期,我在乡村教书,骑一辆自行车,每天上下班路过,他就在那里了。无论春夏秋冬,早晨他拉着改装的平板车早早从家里拉来支好,晚上把散在地上的工具归类、装好再原路返回,日复一日从不耽误。
山里的冬天格外冷,每当这个季节,早上出摊的时候,平板车的车杆上挂了一只用小铁桶改成的小火炉。小火炉放在摊前,路过的人喜欢上前暖一下冻僵的手,“这鬼天,真冷!”然后再上路。小镇修车的不少,但都没有海师傅的生意好。这里打气、补胎、换辐条,换里外胎,换链条,换轴承,换车筐,按铃铛,凡是自行车上的部件应有尽有。如果是修车,师傅修,车主烤着火,再难修的车,师傅一会儿功夫就修好了。师傅熟悉自行车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闭着眼也能把拆散的自行车装好。再后来许是怕麻烦,海师傅的平板车干脆一年四季不往回拉了,晩上把杂七杂八的物件放进木柜子里,用一把铁锁锁上就完事了。紧挨车摊的西边是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烩面馆,专营清真面食,中午,一碗烩面端到摊前,师傅三下五除二吃完了接着修,从不耽误修车的。每遇轮胎打气,“自己打。”师傅忙着手里的活,用眼光告诉你放气筒的地方,打气是从不收费的。几十年来,已记不清用坏多少只气筒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大都骑上了摩托和电动车。修自行车的生意越来越淡, 小镇几家修车铺大都转行停业了,只有海师傅还坚持着。无论什么车有轮子总会有补胎打气的。何况师傅还有营生,那就是写字。没生意的时候,他就从工具柜里取出毛笔,蘸着脸盆里的水在水泥地上练字。久而久之练就了一笔好字。每年一进入腊月二十,师傅的修车摊旁就会多出一张简易的条桌,写对联,卖对联。他的字苍劲有力,内容新潮,往往桌前围了一圈人,边看边”啧啧”称赞,想不到经常修车的一双粗糟的大手握着那一管小小的笔杆,竟也龙飞凤舞挥洒自如。就连那些东来西去的开车师傅们也不忘停车买几幅捎回去。每年这个时候,海师傅爱人也来帮忙,裁纸、调墨、包装、收钱,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这时有补胎换胎的,那就全靠他爱人了。许是潜移默化,也许是心疼自己,摊位一忙他爱人总过来帮忙。久而久之,简单点的活计,她也能独当一面。渐渐的师傅的字比修车手艺更出名,小镇有些“名流”也找他,请他替自己在书本上题字。一次我的摩托换外胎,和师傅闲聊,他递给我一本书,指着扉页上的一段话,说是他写的。“只是为他人作嫁衣了”,他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笑,继续忙手中的活。
退休后,我到城里居住,开始不习惯,年年回小镇小住一段时期。回去时总要到师傅的摊位坐一会儿,听海师傅绘声绘色地讲小镇的奇闻异事,聊小镇的发展变化。渐渐的我们更加熟络起来。海师傅是回族,当过民师,搞过社教,阴差阳错与公家人失之交臂。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家人多次催他不要再干了。只是他放不下干了一辈子的活,“小镇上只我一家了,如果停业了,真要遇到个打气补胎的,可就难了。”说话间,有人推一辆摩托来了。“有生意了!”我站了起来。“没事,你坐,一会儿就好。”他支好客人的摩托,“上面有书。”这时我才发现车柜上放着的《穆斯林的葬礼》。拿起书我随意翻看着,”你也读这么厚的书?”“瞎看,消磨时间。”说话间,他已经扒开外胎,取出内胎并冲气,然后把冲过气的内胎在脸盆的水中转着试。发现了漏气的地方,再用挫子挫毛涂上胶水,拿出一块胶片撕掉外膜,按上,用小锤轻敲。然后一只手伸进外胎,另一只手慢慢转动,“有了”,他边说边用钳子拔出铁钉,再装好内外胎,然后充气,支起。整个动作干净利索,一气呵成。我们又回到关于书的话题,《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品。该书除此奖外还得过多种奖项,一九八九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说连播》全文播出本书。小说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等众多的人物形象。海师傅侃侃而谈,谈起小说的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完全是行家里手。谈起该书对伊斯兰教各种礼仪教规的描写,师傅更是喜形于色滔滔不绝。好像写书的不是霍达而是他自己。
后来又回小镇路过南街“十”字路口,发现修车摊位已经盖成了楼房。我想起了修车的海师傅,问别人,说是不干了,回家养老了。是的,早该歇歇了,小海许是早已成老海了吧?
今年暑期又回小镇上的家,一次骑摩托到寨上,回来时路过水厂街,忽然发现路边坐着一位老人,面前摆着一只气筒,几把工具,一只盛水的脸盆。这不是海师傅吗?只是少了装满各种配件的平板车,坐着的小木凳变成了带靠背的躺椅。“来这干了?”我停好车好奇地问。他指了指身后一处独门小院,“这是我的家,闲着难受,”他手扶躺椅,站起来时显得有点吃力,”万一谁路过打个气啥的。”黝黑的脸上仍然露着朴实的笑。
回家的路上,脑海里一直出现南街口那个修车铺,以及那个冬日里的小火炉。
作者简介:许奎明,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初级中学校长,已退休。曾在省市各类报刊发表过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荣获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闲暇之余喜欢阅读和写作。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
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手机:13849531938
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邮箱 : dahewenxue@126.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