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兴化乡的磑子坝村距礼县县城70多公里,在宕昌县一隅的大山深处,属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神秘的磑子坝村是宕昌县通往礼县等地的要冲,这里属高寒阴湿和半农半牧地区,平均海拔2300米,与磑子坝紧紧相连的是上坪草原,为先秦时期军队养马屯兵之地。千年光阴流转,这里却仿佛被时间定格,这里的人们一直都在使用木轮车。

木轮牛车,一种以牛为动力的传统木结构车子,凝聚着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实践经验,其古老的制车技艺如今也成为了陇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多年前,摄影师邓海为了记录下这种古老的农耕生产工具,多次寻访,把镜头对准了木轮车和驾驶、追赶木轮车的父老乡亲。“它烙刻下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岁月印痕,值得我们以任何形式去把它留住。”邓海说道。

历史的车辙不断向前,而交通工具的演变,则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记录者之一。

有了轮子之后

华夏民族的祖先黄帝号称轩辕氏, “轩辕”二字均从“车”旁,足可见“车”的发明之重要。然而,在车作为运输与交通工具被创造出来之前,车轮的诞生无疑不应被忽视。无论按照何种标准来列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轮子都应该名列前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图 / 西安网

在1983年出版的《美国博物学家》杂志上,来自芝加哥大学的生物学和解剖学教授迈克尔•拉巴贝拉这样写道 :“只有细菌鞭毛、蜣螂和风滚草在外形上与轮子相近。它们也是‘轮式生物’,把滚动作为一种运动方式,但它们与轮子,也只是相近而已。”

纵观历史,人类的大多数发明都是受益于自然界的启发,轮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发明不是基于自然界的任何事物,而是早期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根据自身经验创造出来的。车轮的出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于车轮的具体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大致相同的观点是,人类所使用的最早的车轮约出现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即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过渡时期,由西方逐渐传至东方,车轮的工具技术也在从西到东的传递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张照片中,女士骑着自行车,这在 19 世纪末是不寻常的。

学术界有两种观点 :最流行的说法,即轮子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也就是今天的两河流域,随后又扩散到世界各地。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轮子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由当地的人们分别研制出来。

例如 :在叙利亚发现了一只用白垩土做的轮子模型,其年代为乌鲁克 (Uruk)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100年),这正是中东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进入文明时代的时期。在德国的夫林班克(Flintbek)发现的一座巨石墓冢中,则有三道车轮的印辙,车轮印痕的校正年代为公元前3650年至公元前3400年,属于欧洲新石器时期的漏斗颈陶文化时期。在波兰的克拉兹尼克•杰拉(Kreznica Jara),还发现了一只陶制的把手,年代在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这只把手被做成一对上了轭的动物形状(可能是牛),它们所拉的也应是车。不过,随着新的考古发现被公布,历史也许会改写也说不定。

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对二里头遗址的发掘中,在宫殿区南侧大路的早期路土之间,发现了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迹。发掘区内车辙长5米多,向东西延伸,车辙辙沟呈凹槽状。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夏代车辙,将我国使用车辆的历史上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随生是上草坝村制作木轮车的好手。图 / 邓海

轮子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早期人类运输货物,以及从一个地方抵达另一个地方的方式。但是轮子最初被创造出来,却不是作为运输工具来使用的。它是作为制作陶器的转盘被创造出来的,是制陶工人的专用工具,这比轮子被古希腊人应用于战车要早上了300年。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车轮从诞生之初就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最离不开的工具之一,为什么它出现得较晚呢?学者们认为,这是因为其在制造上有一定难度。

车轮要能转动,有两种实现方案 :一种是车轴和车轮一起转动 ;一种是车轴固定,只有车轮转动。这两种实现方法,从车轮诞生伊始就是并存的。但不论哪种实现,都要解决一个问题—车轴与轮子的契合连接。

轮轴结合,这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它使得早期的交通工具被发明出来成为可能。但是这个想法的实现,却是人类历史上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车轴的两端,以及轮子中间的插孔必须呈现出近乎完美而吻合的圆形,而且要尽可能光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导致这些部件之间的摩擦过大,轮子就无法转动。也就是说,车轴必须舒适地安装进车轮的孔洞里,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辐射型车轮,是重大技术改进。

要达到这样的工艺要求,需要有金属制成的凿、削工具。这就意味着,只有在新石器时代即将结束、青铜时代即将开始的时候(一些地区经历了短暂的红铜时代),人类才能造出实用的车轮。

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最早的车轮是实心的。当时车轮主要运用在四轮车上,动力来源是牛,功能以载物为主。实心车轮受到来自车轴的强摩擦力很容易破裂,牛相对马而言耐力更强,速度也慢些,更适合实心车轮的驱动。

邓海的故乡在渭河之滨,历史的渊源让他与陇南的这片土地有了割舍不开的情感,他总是深深地被当地木轮牛车这种承载着历史沧桑、蕴藏着人民智慧的劳动工具所感动着。

“我被木轮牛车牵引着,从历史深处走进现实,让我深感拍摄和抢救保护它们的迫切与必要。”过去的十几年间,邓海走遍了上坪、苏其沟、上草坝、下草坝、黄咀村、野人沟、大河坝、磑子坝……他举起镜头,深入山林与田梗。镜头定格在木轮牛车上,每一帧都是一个人与车的故事,每一帧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在这里,耕牛仍然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双牛耕地和双牛拉车是最常见的情景,而木轮牛车大多是村民各家自己制作。以磑子坝村为例,据当地群众统计,村内现有250多辆牛车,其中木轮牛车有150多辆,橡胶轮牛车有100辆左右,村中许多50岁以上的老人依然掌握着制作木轮车的传统手艺。

“时代在发展,木轮牛车终有一天将会退出人们的生活。”而今,这片土地上,人们已将许多木轮牛车上的轮子换成了新式胶轮,改进后的胶轮车跑得更快了。然而,木质车轮仍然是这个深山小村落的生命符号。镜头即记录者,邓海说自己想要做的,便是将之记录下来。

从牛车发展到马车,实际上是车辆性能的一次重大转变—从以载重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高速运行为主要目的。从实心车轮进化到辐射形车轮,是随之而诞生的重大技术进步。这使得车轮更加轻便,承载的转速大大提升,为马车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进化利用了力学原理,然而古人很可能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大约在车轮诞生的1500年之后,埃及人首先开始使用由轴孔、轮辐、轮辋组成的车轮。到了公元1000年前,凯尔特人开始在双轮马车上使用铁制圈车轮,由于其结实耐用的特质,这种车轮一直被沿用至公元1802年,一种更细的铁丝轮辐被G.F.Bauer注册为个人专利,这项发明在今天的自行车身上还可以见到。

另一项伟大的发明由英国人罗伯特•威廉•汤普森(R.W.Thompson)在1845年注册为专利,那就是充气轮胎。这项发明在1888年被一位兽医约翰•邓禄普(John Dunlop)进行了改良并再次注册为专利,这就是而今全球著名运动品牌Dunlop的起源。

进入工业时代以来,车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材料上,由木材发展至钢铁、橡胶、合金、复合材料等。车轮的形态结构由实心发展到辐射以后,近两千年来反而再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自行车诞生的小插曲

车,形态多样,至少在四轮汽车之外,两轮车还在我们的出行生活中占据一定比例的重要地位。大约在第一辆汽车问世的100年之前,自行车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世纪80年代,Penny Farthing(英译便士一分钱)是极其受欢迎的。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是一种炫耀性消费品。图来自 planetfixie

1791年,由法国人西夫拉克设计的第一架可代步的“木马轮”小车造了出来。它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个板凳,有些像个玩具。由于车子还没有传动链条,只有靠骑车人双脚用力蹬地,小车才能慢慢地前进。车子上也无转向装置,只能直行,不会拐弯。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也赢得了人们惊异的目光和赞叹。

从发明自行车的原型,到人们普遍学会骑这种双轮车,大约花了50年的时间。

1817年6月12日,德国人卡尔•德莱斯向好奇的人群展示了他的最新发明—“德莱辛”(draisienne),他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1817年10月,德莱斯出版了一份设计手册,通过三页纸向人们介绍了“德莱辛”的设计理念。

“德莱辛”的主体部分主要由两个与木制框架对齐的小型车轮组成。它的前半部分是一个三角形的转向装置,扶手与前轮相连,可用来保持平衡和控制行进路线。在连接前后轮的横杠上,装有一个软垫马鞍座。而最早的自行车是没有脚踏板的,使用时骑行者需用脚沿着地面跑动,当车轮获得大幅度的加速后,再利用惯性滑行,这样可以达到每小时5到6英里的速度。如果想要停下来,只需拉动绳子使后轮停止转动,这也是最早的刹车装置。

人们对“德莱辛”感兴趣极了,它引发了市场热潮,法国人开始对其大量进行仿制。在1830年,法国政府还为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随后,自行车的技术、性能不断得到改进。

1839年, 苏格兰铁匠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这种自行车被称作Velocipede,它有缝纫机踏板一样的固定踏板,骑车人可以双脚上下蹬动固定踏板。麦克米伦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前轮大,后轮小。这样人的双脚终于真正离开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带动轮子滚动使得车辆前行。

虽然麦克米伦的Velocipede可称为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自行车—骑手可以双脚离地,自由穿行。但他在商业推广上却失败了,他的这种自行车一辆也没有卖出去。这种情况直到法国人皮埃尔•米肖(Pierre Michaux)改进了踏板才有所改善。米肖的两轮脚踏车是首辆获得国际社会广泛欢迎的自行车。但是米肖使用的是铁框木轮,非常颠簸,导致使用者把这款自行车称为“振骨器”(Bone Shak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5 年出版的《冰球》杂志刊登了一幅讽刺性插图,展示了“新女性”可能使用自行车的方式。图/Library of Congress

在19世纪整个70年代及80年代早期,成为主流的其实是一种前轮直径达1.5米的“高轮车”(high-wheeler)。1870年,英国人詹姆斯•斯塔利将脚踏两轮车的前轮改进得更大,以便提供更多动力,制造出了著名的“平凡者”自行车。这辆车有一只125厘米以上高的超大前轮和一只直径只有30厘米的后轮,并且首创使用了钢丝轮轴和前轮减震器。

“平凡者”的脚踏板直接安装在前轮上,以前轮驱动,骑起来平均速度超过了每小时30公里,与当时火车的速度几乎一样。1881年,法国标致公司批量生产了这种自行车,还举办了自行车比赛。不过,由于其超大的前轮,“平凡者”自行车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 :它的重心高且接近前轮,踩踏板或者转弯的时候,稳定性就不行,骑这样的自行车需要身手敏捷、有耐力,并且具备不怕摔的精神。

1874年,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诞生了。英国人劳森在自行车上装上了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如此一来,动力系统便转移到后轮,使前轮专门用于控制方向。带链条这个关键的设计特色,大大影响了一位后来人—詹姆斯 •斯塔利的侄子约翰 •斯塔利。

19世纪80年代,约翰•斯塔利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制成了一辆可操作性较强的自行车。他成功解决了自行车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 :首先,他把自行车的双轮恢复成相同的尺寸,并给它们装上结实的橡胶轮胎。其次,他为自行车制造了今天仍在使用的菱形四面车架。

约翰•斯塔利就是英国著名汽车品牌“罗孚(ROVER)”的创始人之一。罗孚以做自行车起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辆成功的“安全自行车”。1884年,“ROVER”标志首次出现在自行车上。“ROVER”这个单词在英语中有流浪者、领航员的意思,其车标形态是维京船,立标则是一位维京老者。

从木质轮子到硬橡胶轮胎与钢铁轮圈的组合,自行车的避震性能不佳一直是个大问题。直到1887年,爱尔兰兽医约翰•邓禄普为了让儿子骑车更舒服,把充气轮胎装到了他儿子的自行车上,自行车技术才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给自行车装配充气轮胎就成为了行业标准。

鲜为人知的是,莱特兄弟在以发明飞机而闻名于世之前,还制作过自行车。1896年,他们推出了“范克利夫”(Van Cleave)自行车。范克利夫的大部分零件为手工制作,并配有一个特殊的带“储油器”的自润滑轮毂。莱特兄弟在1903年成功实现首次飞行后,便停止了自行车研究,将范克利夫自行车的所有权卖掉,全力专注于飞行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在莱特兄弟成功实现首次飞行的同一年,为了促销《机动车报》,法国人亨利•德斯格朗吉和他的同事吉奥•拉菲尔组织了一场为期19天的长距离自行车比赛。1903年,第一届环法自行车赛热热闹闹地开场了。

有必要提一提的是,自行车的普及,还加速了欧美中上层社会妇女的解放运动。骑自行车的妇女们必须脱下紧身胸衣、紧身内衣和充满束缚的繁琐裙装,换上更简便的服饰,这直接触发了女性“理性着装运动”的兴起,也使得女性可以更普遍地参与进社会工作。

1893年11月,53岁的Frances Willard成为世界上第一位骑行自行车的女性,就在其骑上自行车的两年后,美国国家妇女选举权协会成立了。“这是一个新的黎明。自由的轮子,在繁荣的国度里自由旋转,今天的年轻女孩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真正独立,在更好地健身的同时,充实自己的思想。”1895年,英国作家Louise Jeye这样惊呼道。

汽车是一种生活方式

事实上,由约翰•斯塔利研发的安全自行车,其问世比瓦特改良蒸汽机(1765年)晚了一个多世纪,比机械结构更加复杂的蒸汽机车面世(1829年)晚半个多世纪,也比首次实现商业化发电(1882年)晚了好几年。与20世纪以来汽车不断产生颠覆性的设计革新相比,自行车显得非常保守。

但是,自行车设计无疑为汽车制造积累了经验。不少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行车制造商,在20世纪之交成了早期的汽车制造商,除却前文所说的罗孚,还有法国的标致,英国的亨伯、莫里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 :其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盛于欧洲,挑战于日本。

1478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家达•芬奇第一次提出了具有自推进功能的汽车设计。在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又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但牛顿是物理学家,因此他的创意并未付诸实践。1785年,苏格兰发明家詹姆斯•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这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极其重要,迈进蒸汽时代,汽车才逐渐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早在1771年,法国工程师尼古拉•约瑟夫•曲尼奥便设计了一辆由蒸汽驱动的三轮车,这被公认为汽车发展的起点。在这辆三轮车的正前方有一个硕大的锅炉,热气通过两个气缸扑哧扑哧地推动车辆的前轮转动。1862年,法国一位工程师首先提出了四冲程循环原理,这是内燃机热力循环的一种方式。187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发动机,因其具有转动平稳、噪声小等优良性能,对工业发展影响很大。奥托于1877年8月4日获得了专利,后来人们一直将四冲程循环称为“奥托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的汽车、卡车等使用的内燃机中大多都是采用奥托循环的。

1885年,德国的发明家卡尔•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以内燃机驱动的三轮汽车。他购买了奥托的专利,将内燃机和一台加速器安装在一辆三轮马车上。这辆“三轮汽车”已经具备了现代汽车的一些基本特点,如电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挂、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其齿轮齿条转向器是现代汽车转向器的鼻祖。

1886年1月29日,42岁的卡尔•本茨在围观人群的簇拥下来到德国专利局申请专利,三轮“燃气发动机驱动的汽车”获得了DRP 37435专利,这是汽车所获得的第一张“出生证明”。这一天被公认是现代汽车诞生日,卡尔•本茨也因此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然而,Patent Motor Car(奔驰一号),也就是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使用内燃机发动的汽车被推出时,人们对此并不看好,它遭到无情的嘲笑,被斥之为“无用的怪物”。为了回击社会舆论的讥讽,卡尔•本茨的夫人贝尔塔于1888年8月带领两个儿子驾驶着经过反复改进的汽车出发了。

他们从德国的曼海姆出发,由北至南行驶,途经维斯洛赫添油加水,直驶普福尔茨海姆,全程144公里。这堪称一次历史性的尝试,为汽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本茨夫人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汽车驾驶员。如今,这辆奔驰1号陈列在现代汽车发源地—德国斯图加特市的梅赛德斯-奔驰汽车博物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马车和自行车相似,早期汽车使用的也是木制或铁制车轮。由于车轮的剧烈震动,使当时的汽车行驶速度并不比马车快,滋味也不好受。乘坐铁轮汽车是什么滋味呢?有个有趣的比喻—大概就如药水瓶上的说明“服前摇匀”那样吧。

“现代橡胶之父”查尔斯•固特异(Charles Goodyear)在1839年发明了硫化橡胶,但硫化橡胶技术在诞生之初并不是用于生产轮胎,直到1844年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橡胶轮胎。其后一年,英国人罗伯特•汤普森(Robert Thompson)研发了第一个充气轮胎,耐用性却不高,并没有实现商业化。

1894年,米其林兄弟将充气轮胎引入汽车,当时也不被人看好。为证明充气轮胎的优越性,米其林兄弟参加了巴黎-波尔多-巴黎汽车拉力赛的比赛,尽管在途中需要经常更换轮胎,而且车辆机械故障频出,但被命名为“闪电”并由米其林兄弟亲自驾驶的标致赛车最终完成了比赛。到了1911年,充气轮胎的商业化,由菲利普•斯特劳斯成功地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其林集团自 1889年发明首条自行车可拆卸轮胎与 1895年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以来,在轮胎科技与制造方面发明不断。

就在卡尔•本茨取得“三轮汽车”专利的同年,1886年德国人戈特利普•戴姆勒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这应该就是如今四轮汽车的鼻祖了,其搭载的是1.1匹马力的汽油机。1887年奔驰汽车公司成立,1890年戴姆勒公司成立,直到1926年奔驰戴姆勒合并称为戴姆勒奔驰公司,开始生产梅塞德斯-奔驰牌汽车。

19世纪末,汽车工业取得了极大的进步。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研制成功2缸4轮汽车,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913年,福特公司最先建立起汽车生产流水线装配系统。到1914年,其优化的流水装配线已经可以在93分钟内生产一部汽车。1917年,福特生产的T型车在这一年内疯狂销售1500万辆,使得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这款四气缸一体引擎的汽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车型之一,但它仍然延续着马车的基本形状,方方正正。

其后,罗马尼亚设计师奥雷尔在1923年左右为汽车设计了流线车身,他将挡泥板收进车身,将辐条用轮毂盖罩住,使发动机与前挡风平滑过渡,并收紧了车尾,结果这辆车的阻力系数降到了惊人的0.28,与今天的保时捷卡雷拉相当。受此启发,1930年代以后的汽车设计开始更加注重空气动力学。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生产的“气流”,可能是第一款量产的流线型汽车。

1937年,大众汽车在德国成立,立刻投产了之后家喻户晓的甲壳虫汽车。这种经济耐用车在二战后百废待兴的欧洲销路大开。1972年,甲壳虫汽车打破了福特公司 T型车保持的生产纪录。有统计数据显示,从 1938年到 2003年,大众一共生产了 2152万余辆甲壳虫。大众汽车通过甲壳虫系列向人们证明,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还可以传达情感、代表个性、甚至创造不同的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法国米其林公司试制生产了全世界第一条子午线轮胎,这成为轮胎工业发展中的一场革命。现今,每个轮胎的侧面都会贴有一串数字,比如 “225/40R 17”—225是宽度(mm),40是扁平比,即平坦度比(225mm的40%),17是车轮直径(英寸)。“R”代表的就是子午线轮胎,“ZR”则是指高性能的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是指轮胎的胎体帘线按子午线方向排列,有帘线周向排列或接近周向排列的缓冲层紧紧箍在胎体上。它具有使用寿命长、滚动阻力小、耗油低、滑行距离、承载能力大、减震性能好等优点。

百年来,得益于石油、钢铁、塑料、化工、机械设备、电力、道路网、电子技术与金融等多种行业的支撑,汽车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今天,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汽车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多种型式、不同规格,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多种领域的交通运输工具。

汽车发展在新世纪

自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二三十年间,一个汽车的发明家时期得以形成,这也是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初步形成时期。1973年、1979年世界出现两次石油危机,汽车需求锐减,对世界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时期,日本车商以省油耐用的性价比高的小汽车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至此世界汽车形成了美、日、欧并存的格局。1980年,日本出口汽车近600万辆,汽车产量达110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一成绩保持到1993年,1994年被美国超过。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最新统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49个国家2020年总计生产汽车7762.16万辆,比2019年的9217.58万辆下降了15.79% ;2020年全球汽车销售7797.12万辆,比2019年的9042.37万辆下降了13.77%。值得关注的则是,得益于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积极防控,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逆市上扬,其世界份额占到32%,其中在4月份所占份额更是达到52%。

事实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从2005年至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以每年24%的速度高速增长。2009年,中国汽车的销量突破130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同年,中国汽车生产量达到1379万辆,飙升48.3%,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

时间回溯至近百年前,就在西方汽车工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国的汽车工业也默默地萌发出雏形。第一辆机动车是叫做“民生”的75型载货汽车,由Daniel Myers设计,其原型是在沈阳的辽宁沟迫击炮兵工厂制造的,产于1931年。1928年,张学良在迫击炮厂内成立工业制造处,后改为附属民生工厂,生产目标就是国内紧缺的载重汽车。

该车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202种是进口,国产化率高达70%。民生牌汽车问世后,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并在1931年上海举办的“中华全国路市展览大会”上展出。“九·一八”事变后,当时展出的这辆车归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所有,1936年该车被上海祥泰汽车制造厂改装为游览大客车,后改为利用爱国实业家汤仲明所发明的代油炉的木炭汽车,成为中华全国道路建设会游览车“民生号”。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扼杀了当时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汽车工业基础非常薄弱。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促进工业基础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成立自有汽车厂被提上了日程。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一汽)成立,通过引进苏联的技术,开始生产解放牌卡车。随后的几年,全国各地陆续上马汽车及汽车配件项目—北京成立了北京汽车厂,南京成立了南京汽车厂,上海成立了上海汽车厂等。

中国一汽于 1956年 5月试制成功第一台东风牌轿车,让毛主席坐上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汽车。1962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红旗轿车被周恩来总理列为外宾接待车,周总理说道 :“中国有最高级的‘红旗’轿车,可以接待最高级的客人。”而今,“红旗”这两个字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汽车品牌的含义,它承载的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开放之后,从1984年到2000年,跨国汽车公司的轿车纷纷进入中国,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开放合作、加速发展的阶段,先后诞生了北京吉普、上海大众、南京菲亚特等合资公司。从2001年至今,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创新驱动、自主发展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新的主旋律。先是1990年代末吉利、奇瑞等企业进入乘用车领域,在合资品牌占据主导的格局中艰难创业,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 ;后有进入新世纪以来东风风神、长城汽车、比亚迪、一汽奔腾、长安汽车等自主品牌产销量迅猛增长,日益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进入 20世纪 80年代,汽车逐渐步入电子化、智能化阶段,新兴的电子技术取代了汽车原来单纯的机电液操纵控制系统,以适应对汽车安全、排放、节能日益严格的要求。不容忽视的是,在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上世纪 60年代以来汽车排气污染环境和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从此,汽车环保和安全成为引领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推动了如发动机稀薄燃烧、高能点火、尾气催化转化等环保技术和 ABS、安全气囊等汽车安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然而,新技术的推出并不能完全避免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这促使了新能源汽车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显示,到2025年,我国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要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其中,涉及了多处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而就在同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我国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改变能源结构,呈现多种能源并存,推进成本、效率和商业模式的市场化。”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分析道,“新能源汽车关系到‘环保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两个基本国策,因此被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是必然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车在汽车总销量中所占比例)已超过 12%,其销量也刷新了历史纪录。专家预测,我国今年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2700万辆,同比增长 6.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240万辆,同比增长76%。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中国新能源新车销量要达到新销售车辆的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发展中国标准智能电动汽车,已是我国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增强新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一汽旗下红旗品牌2020 年1-9月销量突破 13万辆,同比增长104%。图 / 张楠

另一个风口,则是自动驾驶汽车,在21世纪初已经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美国谷歌公司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于2012年5月获得美国首个自动驾驶车辆许可证,并于2014年12月中下旬首次展示了自动驾驶原型车成品。在我国,2019年9月,由百度和中国一汽联手打造的首批量产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红旗EV,获得 5张北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同年9月 22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兰科技等企业获得全球首张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2019年 9月 26日,百度在长沙宣布,自动驾驶出租车队 Robotaxi试运营正式开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10月15日,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正式开放无人化测试场景,北京自动驾驶商业化测试正式开启“主驾无人”时代。此前,据《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报告》显示,北京市自动驾驶已开放测试道路200条、699.58公里,安全测试里程突破300万公里。

未来的车会是什么样子?难有人说得清。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它一定会变得更加安全、智能、环保,让你的驾驶体验更加舒适和愉悦。

点击下方

即可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