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机的不合理使用,往往会带来危害。但是,我们往往又很难去管控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常常放任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损害我们的眼睛、睡眠和身体健康。睡眠对于我们的健康、智力和免疫力都有重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测视力

损害我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虽然通过手机也可以社交,但过多依赖电子设备社交的话,社会性普遍偏弱,通过语气语调、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准确判断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意图的能力会下降,同样通过这些方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表达能力也会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交恐惧症

但上面两个危害都不会让我们去特意地依赖甚至迷恋手机,最后一个危害是伤害我们的专注度的原因,也是让我们着迷手机的原因正是手机的优点。

真正让我们痴迷手机的是,它对关键信息的整合让我们便于获取,也就是常说的“碎片化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碎片化

要知道最开始的“信息碎片化”并不是贬义,在那个没有手机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看书,也就是在一段非常长的信息中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碎片信息。

例如,像水浒传中林冲误闯白虎堂,我们可以用一段简单的话就讲明白。

高俅派人卖刀给林冲,林冲买下之后又派人去说他想看林冲买的新刀,林冲奉命去白虎节堂等候,高俅从后堂出来说林冲持刀暗闯白虎节堂,将林冲陷害人入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虎堂

但是原文远远不止这几个字,在水浒传原文中作者用了一千五百多字才将事情讲述完毕。

其实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常常让我们在课本上划重点,最后可以将重点内容连接在一块就是非常小的一段。

可是明明手机互联网的讯息也是这么一小段话,我们在了解之后,却很难去真正体会这段讯息里面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记号笔写的摘要

最关键的是这段碎片化信息,它就不是你总结起来的。

为什么小时候老师常常带我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化为了一张纸大的知识点,但是我们却可以对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就在于他们是我们了解全部内容总结而成的。对于不是我们总结的碎片知识,我们就是看了,不是懂了。所以给自家孩子买学霸笔记之类的书籍,还真不如让他一笔一划地把知识点自己列出框架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识框架

更重要的是,手机互联网它这碎片信息它不仅仅是几片,而是无数片,我们又要在其中寻找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往往也是一大堆。在我们了解一大堆讯息后,我们就会产生一种错觉,我们在自己看的这一堆里面,我们是全部都知道的。因为我们确确实实都看完了。这个时候我们大脑的多巴胺就会让我们非常开心。

可是我们真的彻底了解这段信息的内容了吗?还是以水浒传为例子,林冲误入白虎堂被陷害的事情经过我们大概已经知晓了。

那么请问,林冲花了多少钱买下了这把宝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刀的汉子

很明显,我们只知道林冲买了刀,可是他到底花了多少钱,我们就不知道了。这就是信息碎片不是我们总结出来的缺陷。

如果我们看了原文就会知道这刀原价两千贯,但是林冲讲价花了一千贯就买到了。在总结这段信息的人看来这并不重要。可是假如你要彻底了解这个故事,这个信息基本上占了一大段,这是非常关键的。

这样了解很多之后,脑子就非常兴奋,它告诉你自己你“懂”了,可是你真的“懂”了吗?没有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脑

这时候呀,也就是我们玩了很久手机,获得了很多信息,大脑多巴胺带来了非常多的兴奋。

我们在这个情况去看书本,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很难像之前瞬间获得关键信息,我们就不再像之前那么“懂”了,大脑获得关键信息的速度下降,分泌的多巴胺就会减少,我们的兴奋度就开始减少,那么一看书就发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书就困

我们就不想看书了,这就伤害到我们的专注度了,因为读书是一件非常持久需要专注的事情,我们在手机互联网获得碎片信息,虽然也让自己专注了起来,但是这段时间非常短暂,同时又非常刺激多巴胺。而对于需要长时间关注而且多巴胺分泌慢的事情,像读书,对于你就非常困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碎片化的专注度

这最后一个危害呀,就是你为什么玩手机久了,就看不进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