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语文课本多年来都收录了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本是千古绝唱,但对该诗的理解存在异议,尤其是其中的“归”有些令费解,多年的《教学参考书》也未作定论。现仅一孔之见简析该诗如下。

该诗的题意是:旅途中下起了大雪,夜里投宿在芙蓉山的一户人家。第一句“暮苍山远”,勾画出了一幅“苍山暮色图”:天已晚,苍山茫茫。又逢下雪,诗人旅途中渴望投宿的那种心不言而喻。第二句“天寒白屋贫。”“白屋”本意为“白茅覆盖的房子”,泛指贫民住房。诗人在“苍山远”的感叹中,遇到了这么一座“白屋”,虽然在寒冷的天里似乎显得穷困,但也不能说不是一种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诗人的灵感是最容易被触发的,通过如此旅途劳累而突遇“苍山”中的一“白屋”,心情怎会不激动呢?第三、四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这风雪之,路上行稀少,忽然来了一位陌生,“犬吠”也就在理之中了。听到这“柴门”里的“犬吠”,诗人便由然而生“风雪夜归”的感慨!如此描述,表现了诗旅途中的艰难和能投宿的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理解是:诗人已经就宿在主人家,夜里听到狗叫,知道主人冒雪回来了,《小学生报》也曾人有撰文说“归”应是主人,至于“犬吠”,那应该是天色已晚,犬认不清主人所至。熟是非熟,笔者以为应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按第二种理解,该诗所描述的时间应有一个推移的过程,即从“途中”推移到“就宿后”,而原诗句句衔扣,看不出时间的明显推移。

二、若“犬吠”指宿后所闻,那么诗人刚到时犬到何去了?为何不吠?诗人是最富感情的,且犬吠即是意味有居住,不难看出写的应是诗人刚到“白屋”时的情景。

三、若按第二种解释,诗的主题就是反映山里人的勤劳(深夜方归),也不符合诗当时的心境和“暮苍山远”的描绘。

综所述,笔者以为“夜归人”应指诗人自己。“归”则是一种心境,一种感受而已。(文/何竹梅)【责编:晓轩】【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