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央视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

见证央视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

冯正荣

冯正荣

2021年,我参加了中央七台《老兵你好》栏目反映川藏线汽车兵的访谈节目。在接受央视访谈的过程中,我总是被央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感动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冯正荣(左二)、文中出现的老兵袁廷掌(左一)、班长唐洪伟(右一)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央七台《老兵你好》栏目计划拍摄一期反映川藏线汽车兵的访谈节目。川藏兵站部推荐我作为干部代表参加拍摄,参加拍摄的士官代表是原汽车第二十团班长唐洪伟、义务兵代表是原汽车第十六团老兵袁廷掌。

我接受任务后,中央七台编导朱清老师多次通过电话、微信和我联系,就节目的内容进行交流,我们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视过频。朱清编导成熟的思路、丰富的知识、宽阔的视野、热情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准确的语言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总觉得她是一位四、五十岁,有丰富阅历的女编导。

3月27日,朱清编导安排了一台面包车,先接上了唐洪伟,然后到成都市机场路家园国际酒店门口接上了我和袁廷掌。我们三个川藏线上的汽车兵是第一次见面,有说不完的话。面包车驶上成雅高速,我们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雨城雅安。我们在一个叫西康味道的农家乐吃了午饭,面包车驶上了雅康高速,穿过二郎山隧道,经过泸定县城,在318线朝姑咱方向沿大渡河上行,经过28倒拐的盘山路,眼前出现了一个隧道,赫然写着“世外桃源”四个大字,过了隧道我们眼前一亮,中央七台《老兵你好》节目的拍摄地就在这里。

这个地方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色龙,藏语为“藏匿深山的村庄”。这个村庄距康定城一百多公里。到了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川省文明村镇、四川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等奖牌。这里一片片盛开的桃花、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山峰,景色非常美。色龙村四面环山,山峰如同莲花花瓣,栩栩生辉,村寨坐落在莲花花心中央。这里山峦叠翠,绿意盎然,村在林中,路在绿中,花在田中,人在景中,飘渺如仙境。东晋时期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不就是色龙村吗!怪不得进村的隧道上敢写“世外桃源”四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冯正荣(除礼兵外左二)、文中出现的老兵袁廷掌(右一)、班长唐洪伟(左一)

色龙村有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广场,《老兵你好》的拍摄舞台就搭建在广场上。夜色降临,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亮起了装饰灯光,一根根彩色灯线勾勒出了民居的轮廓,一个个彩色射灯照亮了民居的墙壁,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广场上用灯箱制作的“老兵你好”四个大字格外醒目,“老兵你好”的舞台大气庄重,一边是巨型军徽,一边是巨型军号,象征着老兵们走过的光辉历程。背景投影可根据讲述内容不断变换,整个设计独具匠心,十分壮观。山村夜景和央视舞台融为一体,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晚饭前,我们久仰的朱清编导来了。她完全出于我的预料之外。我原认为她是一个四、五十岁,成熟老练的电视人。我们见到的朱清编导眉清目秀、皮肤白皙、气质高雅,扎着马尾辫,无华丽打扮,无庸俗之气,是一个朝气蓬勃、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朱清这么年轻就能担任中央电视台的编导真的不简单,中央台确实是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

当晚,编导朱清、侯萧萧,主持人李言军,专家萨苏等召集我们三个老兵,到电视台临时会议室讨论专访稿件。我们三人按出场顺序把自己所讲内容说了一遍,边说老师们边提出问题,指出注意事项。稿子过完就是晚上十一点多了。朱清编导让我们早点休息,她们还要商谈拍摄的有关具体事项,明天中午正式拍摄。我们三个回到住地,深感担子重、压力大,久久不能入睡。我虽然当过领导,在各种场合讲话无数,但在中央电视台有观众的场合讲这么长时间还是心里没底。这个访谈现场是没有提示板的,忘词了怎么办?结巴了怎么办?说错了怎么办?我们的压力确实比较大,睡觉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我们和朱清编导住在一个院子里,我们看到,朱清编导她们房间的灯还是亮的,她们还在加班工作。

早晨七点钟,朱清编导就喊我们起床,准备吃早饭。到食堂吃饭的路上,我们得知,朱编导她们商讨工作到凌晨四点多才休息。她们晚饭前才从北京赶到拍摄地,为了工作,她们一整天才睡了不到三个小时。

28日上午我们熟悉场地,午饭后正式拍摄,在这个过程中,我结识了总导演丁伟、主持人李言军、专家萨苏、摄像王春宇,还有音响师、灯光师、化妆师、服装师等一批工作人员。我看到央视的工作人员虽然分工不同,但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那么的尽心尽力、那么的专心致志、那么的一丝不苟。总导演丁伟是中央电视台的著名导演,他没有丝毫的名人架子,手里拿个对讲机,在总控室和拍摄现场来回穿梭,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编导朱清和侯萧萧坐在总控室的大屏幕前目不转睛地盯着拍摄画面,生怕漏掉一个细小的动作。主持人李言军曾是温州电视台的主持人,他自编、自导的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栏目《热力97》获省优秀节目二等奖,使他成为温州观众熟悉和喜爱的主持人,从地方台一路走到中央台,成了中央七台的著名主持人。萨苏是著名的军史专家,出版过多部文学作品,曾被新浪博客评为最佳博客。他们都很平易近人,访谈节目中需要主持人、专家萨苏和我密切配合。正式拍摄前他们给我说,访谈节目不要背台词,不要太严肃,围绕主题像聊天一样说就行了。正式拍摄开始了,天上有拍摄无人机飞翔,地上有固定摄像机的长臂在摆动,还有肩扛摄像机的老师在台上台下走动,一百多名藏族观众配合拍摄。我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阵仗确实不一般。我走上台后围绕主题,按我的思路开始讲述了,主持人李言军和萨苏老师应变能力非常强,我讲了一些访谈稿上没有的内容他们也跟着变化,我们配合默契。比如我们三人唱了一段《歌唱二郎山》就是访谈稿里没有的内容,节目播出后我看了也觉得比较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四:冯正荣、右一:李言军、右二:萨苏、右三:袁廷掌、左一:侯萧萧、左二:朱清、左三:唐洪伟

28日下午,摄像师王春宇等三位老师约我们到山上拍摄外景。他们选了一个叫二十八倒拐的地方拍摄。这个地方背景有雪山,有点像川藏线上怒江山的七十二倒拐。他们三位老师有的操作无人机从空中拍摄,有的扛着摄像机在山上来回奔波,有的拿着照相机在我们周围跑前跑后,他们力求拍摄到理想画面。他们不辞劳苦地拍摄了整整一个下午,确实非常辛苦。节目播出后,我看他们拍摄的外景只用了不到一分钟。从而可以看出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当天晚上,我们的拍摄任务全部完成,我们的紧张情绪完全放松了。晚上十一点多,我们三人在村子里转转,欣赏乡村夜景,轻松轻松。我们走到拍摄现场,看到央视工作人员的临时办公室全都灯火通明,许多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他们为拍摄制作高质量的节目夜以继日地工作。

29日,朱清编导和我们一起回到了成都。她还有新的工作任务,当天下午乘飞机急匆匆地赶回了北京。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的体会是,工作成绩都是拼搏出来的,轻轻松松、舒舒服服,不付出千辛万苦,不管干哪一行都干不出名堂。三百六十行,行行干好都不容易啊!就《老兵你好》这档节目而言,从构思、拍摄到播出,将有总制片人、制片人、责任编辑、编导、现场导演、策划、总导演、执行导演、撰稿、责任编辑、导播、现场导演、摄像、摄影、视觉设计、配音、制片主任、制片、网络推广、舞美设计、技术监制、制景、多媒体、灯光、音响、作词、作曲、演唱、视频、后期包装、调色合成、监制、总监制、服装、化妆、后勤保障等近百人的辛勤耕耘才能展现在观众面前。

5月15日(星期六)晚上的黄金时段,中央七台《老兵你好》栏目以“天路上的飞车奇兵”为题,播出了反映川藏线汽车兵的节目,5月16日、5月21日中央七台重播了这个节目,在川藏线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今日头条》等网络平台评论无数,还有许多川藏线上的战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留言评论。有个在川藏线上工作三十多年的领导干部在朋友圈留言:今天又看了中央七台播放的《老兵你好》,这是我看的第三遍了,我看着冯政委流泪了,我也跟着流泪……这期节目很感人,许多川藏线上的老兵都看了多遍,而且引起了大家对川藏线艰苦生活的回忆,引起了大家对川藏线精神的大讨论。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在高耸入云的陡崖边穿行,在冰天雪地的山脊上颠簸,在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中突围……川藏线官兵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碾出一道永不消逝的车辙,铸就了享誉全军的“艰险多吓不倒,条件差难不倒,任务重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冯政委是川藏线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继承者和传播者……向川藏线上的老兵学习!向川藏线上的老兵致敬!

写到这里,我们要衷心感谢中央电视台对川藏汽车兵的宣传。衷心感谢川藏兵站部推荐我作为川藏线汽车兵的代表,在中央台讲述了川藏线汽车兵的故事。我们永远难忘川藏线,永远难忘川藏线上的战友,永远怀念川藏线上牺牲的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冯正荣(左一)、文中出现的编导朱清(右二)、老兵袁廷掌(左二)、班长唐洪伟(右一)

(注:本文插图均由央视记者摄)

作者简介:

冯正荣 甘肃省酒泉市人,1954年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入伍后就成了川藏线上的一名汽车兵。曾任连队文书,营部书记,连队副指导员,指导员,副教导员,宣传股长,兵站站长,宣传科长,大站政委,干休所政委。曾四次荣立三等功。2003年在部队退休后,一直在川藏兵站部机关帮助工作到202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冯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