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脉散为董廷瑶老师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方中主药人参,扶元益气;麦冬甘凉,滋阴养液;五味子酸温,收敛生津。盖小儿稚阴未长,而生机蓬勃,故营液易亏;其若感邪较深,耗损肺胃阴津,或体气虚弱,心肾精气难复,均需首重顾及气阴。此时,生脉散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其间人参一般可投党参、太子参;但阴液大亏者,以西洋参、皮尾参为宜,或珠儿参亦佳;仅见肺阴不足者,可用南北沙参代之。至于复方的使用,及各种配伍变化,董师经验甚富,试作简介如下。

01

肺阴不足

肺金气阴亏少之咳嗽、气短、易汗,是本方的对治之症。其时痰浊初化,而肺阴已伤;或喘哮虽平,而气阴两耗,可现渴饮便干,二脉濡细,舌净苔少,或质红而燥,甚则花剥。

本方配入百合、花粉之类养阴,杏仁、川贝、紫菀、竹茹止咳肃肺。若痰浊尚盛者,则可与补肺阿胶散相合。

在肺表虚弱,动辄汗多时,可伍玉屏风散;兼有表虚不和,舌苔尚润者,亦可与桂枝汤同用。至若肺脾两虚者,则复合异功(编者按:异功为异功散)。

【例1】

胡某某,男,4岁。门诊号5600。1982年7月28日初诊:寝中汗多,动后尤甚,体质薄弱,咽蛾易发,口干喜饮,大便坚硬,胃纳欠香,其脉细弱,舌净苔少。

肺阴不足,腠表疏松,生脉散加味主之。

太子参、麦冬、石斛、谷芽、生扁豆各9克,知母6克,五味子、甘草各3克,玉屏风散(包)10克。七剂后诸症即和,再连七剂而平。

【例2】

徐某某,男,3岁。门诊号9821。1981年6月24日就诊:患儿常易感冒咳嗽,低热时作。

现RT:37.9°C,汗出淋多,纳少渴饮,近又口角发炎,大便软烂,脉细弱,舌苔薄润。

气阴两虚,营卫失和。治以生脉合桂枝法。太子参、麦冬、白芍各6克,桂枝、清甘草、五味子、陈皮各3克,谷芽9克,生姜二片,红枣三枚。

五剂后复诊,诸症略减,但口角炎未平,小溲色黄,原方加六一散(包)9克,七剂后其症全安。 此二例同见汗症,辨治有异。

前者气虚腠松,故用生脉合玉屏风;后者见营卫不调,遂与桂枝汤相配。这些小儿易感外邪,证治常须考虑体气之不足,慎勿轻投苦寒凉解。

02

心阴不足

生脉散之扶元益气、滋养营阴之力,乃能养心复脉,董师常用于小儿怔忡悸烦之气阴两虚者。

气短动悸,可加龙牡、朱茯苓;胸闷不舒,可加郁金、香附;阴液亏少,加生地、元参;脉见中止,加当归、赤芍。

在小儿心肌炎后遗症、先天性心脏病等疾患中,这一证型时有可见,以法立方,见效尚佳。

同时,心肺两虚、气阴不足者,亦呈眩晕、倦怠诸症,往往可予生脉散加味建功。

【例3】

汪某某,女,9岁。门诊号6074。1982年8月21日就诊:患儿有心肌炎史,自觉心中悸动,其脉不匀,时有低热,纳少汗多,大便艰涩,夜眠不安,口唇干燥,舌红花剥。心阴久耗,治须滋养。

主以生脉。珠儿参、麦冬、花粉、知母各9克,生地20克,鲜石斛、龙齿各15克,元参10克,桑麻丸(包)2克,五味子3克。

连进二周,诸症转和,二脉软弱而匀,但舌红中剥仍见,原法加减调理,三月而安。

【例4】

陈某某,男,5岁。门诊号16859。1983年3月16日一诊:病后不复,头晕阵作,口渴喜饮,时发鼻衄,纳食少味,二便如常,脉细带数,舌苔花剥。症属上气不足,营虚热扰。

治拟清养凉营。珠儿参、生地、麦冬、茅花、炒藕节、生侧柏各9克,五味子、清甘草各3克,黑山栀、丹皮各6克。服用二周,晕和衄止,渴减苔润,惟纳食欠佳,续以调扶。

若例三之心阴虚耗,调治颇为不易,常需服药一段时期,始能复元。而例四之头晕,为经言之“上气不足……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口问》),乃心肺气阴均弱之故。鼻龃系阴分亏虚、热伤阳络。以生脉加味滋养益气、凉营清热,其症即解。

03

胃阴不足

对小儿胃阴虚少者,董师亦常用生脉散,因本方具有补气养胃、酸甘化阴的长处。其症每见纳食不馨,甚则厌食,口渴喜饮,舌苔花剥。

一般配以花粉、石斛、白芍、生地;便艰可加知母、元参;时或参人陈皮、佛手之属,以求滋而不腻,润燥互济,共奏悦胃和中之功。

若中气亦虚者,当合四君;而大便时泄,兼见脾阴不足,尚需配怀山药、炒扁豆、苡仁之类。凡此,均不离脾胃喜恶升降之理也。

【例5】

许某某,男,2岁。门诊号1101。1982年10月27日一诊:久已纳食不香,近更少进,形体瘦弱,面色少华,二便尚和,咳而有痰,干渴欲饮,舌苔花剥。胃液亏少,主以清养。

珠儿参、麦冬、石斛、谷芽、花粉各9克,佛手、川贝各15克,陈皮、五味子、清甘草各3克。

上方加减,连服三周,胃纳日增,舌苔薄润,而诸症均已如失。 小儿纳少不馨,不可肆意利气消导,而以燥润互施为佳。至若胃阴亏少者,尤需养护津液,调扶气阴,始合理法。

04

肾阴不足

肾阴虚一般选用六味地黄类,然胃弱纳少者,董师擅以生脉合五子衍宗丸主之。此种组方,体现了金水相资、阳生阴长之义。

一用于小儿遗尿、尿频、尿漏诸症,每加桑螵蛸、莲须、龙牡、缩泉丸等;若气虚明显者伍黄芪,兼阳虚者配附桂。

二用于上渴下消之证,辄加乌梅、蛤粉、葛根、花粉诸物;气分热盛,需合石膏、知母等品。此外,在肺肾两虚、痰湿不清时,以生脉与金水六君复合而治取效亦佳。

【例6】

郁某某,男,4岁。门诊号13505。1982年12月8日初诊:形体瘦弱,纳食少思,夜间遗溺,昼日尿数,时欲饮水,大便日行,二脉虚弱,舌干苔薄。此为气阴不足,约束失司,治宜滋养固涩。

太子参、麦冬、莲须、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缩泉丸(包〉、石斛、谷芽各9克,五味子3克。

连用二周,遗尿已止;然日间尚见尿频,续以调治诸症悉愈。 本例表明,症情固需滋肾者,在胃弱难任时,尚应顾念中焦。

不难看出,生脉加味尤显惬当,此亦调治儿科在立方遣药上的一个特点。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董廷瑶论儿科》,上海中医院大学出版社出版。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白芷 视觉|花椒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