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气垫船在50年代末由英国人首先建成,在这艘气垫船横渡英吉利海峡成功后,巨大的急需渡海登陆价值引起了中国军队关注,中国在60年代中期也研发了几款气垫船,但因为缺乏技术认知和工业基础,中国的自研气垫船最终无法突破动力、材料的苛刻瓶颈而放弃,唯一的价值就是表演气垫的样子,直到“欧洲野牛”气垫船的引进。

二:自产气垫登陆艇的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当时于台海局势缓和,中国海军对小型登陆艇的需求开始减缓,开始发展大型化登陆艇,主要原因是50年代征集的二战期间应急建造的美式登陆舰已经破败不堪,长期缺乏零配件已经接近报废,只能修修补补维持,1969年,大连造船厂建成了073型中型登陆舰,但工艺十分简陋,船体振动大、柴油机发生连续拉缸,只好停产,改进的073A型中型登陆舰

直到1979年才建成下水,为尽快解决远海投送能力,海军提出072坦克登陆舰,072登陆舰首跳板为液压油缸驱动折叠式两节跳板,伸直和下放不超过3分钟。首制舰于1976年开工,1978年3月和17月分别进行了航行试验,12月完工交舰。1979年完成试验,但直到1990年也没有大批量建造,1984年,150吨登陆艇027II型在长沙船厂开建,600吨的271IIA型登陆艇于1987年开工,能够搭载一个步兵连,在271II型的基础上设计的079型登陆艇提高到排水量800吨,可以装载3辆坦克或250名士兵,1978年--1983年共建造了三十多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这些舰艇航速参差不齐,抗风浪能力差,很难保持编队,航渡风高浪急的海峡会变得七零八落,性能不佳的会被落下十几千米,导致登陆部队在密集的海岸防御火力条件下被分散成很多的小股登陆进入战斗海滩,这种情况很难全身而退,而且小型登陆艇由于适航性和续航能力的限制只能在海峡附近港口集结装载,活动都在对岸的监视范围,1996年,台海局势非常严峻,海军致力更新换代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登陆舰艇也要与时俱进,气垫登陆艇也带来了新的发展,90年代初为了研制供072II型登陆舰的搭载气垫登陆艇,设计了水量6.35吨的724型人员气垫登陆艇,用于从072II型登陆舰摆渡步兵突击登陆滩头,一艘072型登陆舰能携带多艘724型气垫登陆艇,通过登陆舰的船尾直接进出坞舱,每次出海需要用卡车绳索牵引到码头再用起重吊驳船吊入水中,然后才能在全垫升状态驶离码头驶入登陆舰坞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24型气垫登陆艇设计不合理,高速航行时稳性不佳,登陆兵舱为敞篷式,全垫升状态下气流会把海水喷起来变成水幕,艇员浇个透是常见的事,冬天相当艰苦,由于个头小,驾驶像开卡车,而且在海况恶劣时操作难度很大,易产生“横漂”和“埋首”现象,艇首加装12.7机枪后“埋首"现象会更严重,士兵垫一小板凳才够得着机枪,危险系数较高,登陆兵搭乘气垫艇要听从艇员安排,否则重量不平衡,一旦失去平衡气垫登陆艇就会失去控制出现原地打转情况,另外气垫船艇体围裙非常容易脱落或破损,需要船厂工人修理,由厂家往返部队时间较长,部队一度用补鞋的土方法来修复破损围裙,所以列编南海舰队登陆舰部队后也没有批量生产,但部队完成了训练大纲、战斗条令手册等编案工作,完善了气垫船使用经验,不过只能装载10名士兵,就算是多艘同时抵滩兵力也不过一个排,中国海军开始探索大型气垫登陆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