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诗话,今天分享的这首诗叫《秋登兰山寄张五》,诗的作者是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掌门人:孟浩然。

孟浩然,是襄阳人,所以又称孟襄阳。一直以来我们都自以为“浩然”是他的名字,但其实这个“浩然”只是他的表字。就是因为这个字太出名了,所以后人已经不知道他的名是什么了,传说是叫孟浩,字浩然。

孟浩然出生于唐圣历元年,年轻时候读书学剑,仗剑天涯,游山玩水,广交朋友。中年时也曾积极参加科举,在长安献诗以求赏识,虽名动京师,但还是没办法进士及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浩然

既然无法做官,就只好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吴越,江浙一带。会友作诗,寄情山水。再后来,中年的孟浩然第二次往长安求仕,依旧没有成功,只好又回到襄阳老家,继续隐居。李白去襄阳时,两人一起郊游,成为一段佳话。

到了开元25年,张九龄被贬到荆州,把孟浩然招进自己幕府。但没过多久,老孟就又回到老家去了。

回家第二年,孟浩然患上了背疽,只能在襄阳养病。结果,好巧不巧,我们之前讲过的王昌龄,被贬,路过襄阳,来拜访他。两人相见甚欢,本来背伤都快好了的孟浩然,纵情宴饮,又吃海鲜,又喝酒,结果旧疮复发,不幸逝世。

简单介绍了老孟的一生,接下来,咱们看看他的这首诗: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唐代〕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首在清秋时节,诗人登高望远时写下的诗:

“兰山的峰岭白云缭绕,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向远方,心绪也随着鸿雁飞走了……”

“愁思总是被薄暮引发的,兴致也往往是清秋带来的。

在山上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休息。天际边的树林好似一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也好像是一牙弯月。”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本诗的名句。描写了天色渐晚,人们回村时,不慌不忙,时走时停,悠然自乐的情景。写得平实自然,即写出了村庄里人们的闲适,又表现出山间风光的高远清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感叹:我什么时候能带着酒再来到这啊?和你一起醉倒在重阳佳节呢?

全诗清新自然,在期盼中结尾,作者洒脱,读者怡然。

值得一提的是,在查这首诗的相关资料时,还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我查到这首诗的前两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化用了南朝著名隐士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的两句: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陶弘景这几句写得真好,活泼,又可爱。

南朝梁武帝问陶弘景:“山里究竟有什么啊?你为什么不愿意出来当官啊?”

陶弘景写诗回答:“您问山里有什么?山里就白云多而已,可惜只能自己欣赏啊,不能摘下来送给您。”

写得多调皮!多幽默!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几千年前古人写下的段子。我们现在读了也不禁莞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弘景这首诗坚定地表明了自己隐居不仕的志向。孟浩然化用这首诗,也是想表明自己相同的志趣。

老孟在唐朝时就是诗人们的偶像,就连诗仙李白,对他也满是崇敬之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送给孟浩然的这首《赠孟浩然》基本也概括了老孟的一生。

不过纵观孟浩然一生,还是挺可怜的:年轻时是个文艺青年,仙气飘飘,不入凡尘。人到中年,感到生活困顿,积极求仕却不可得,只能被迫,接着隐居。最后得了疾病,也不克制,乐极生悲,丢了性命。

随性,洒脱,成了老孟一生的写照。

孟浩然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下回碰见他再聊。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诗话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