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智能传播与健康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1200多位学者共聚云端,以“疫情下的数字化生存与健康传播”为主题,共同举行“学术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会议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保障研究部主任郝晓宁,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院长毛国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发表致辞。许晓东教授表示,2020年“战疫”期间,学校共有10家附属医院直接参与抗疫,3万多名医护人员冲锋陷阵在抗疫一线,是全国参加抗击新冠疫情人数最多的高校。许晓东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在后疫情时代,智能传播与大数据将如何改进与完善全社会的健康治理,需要多学科、多视角的思考和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会主题论坛环节,美国密苏里大学周树华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沈利江教授、德国波恩大学辜学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魏然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张人文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蒋莉教授、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北京大学刘德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喻国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薛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陶红兵教授等45位知名学者,围绕“疫情之下的媒介、公众与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健康传播”“大健康与智慧医疗”“本土化背景下健康传播的困境与出路”“面向智能时代的大数据驱动健康传播研究”“健康传播研究: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与碰撞”共6个议题,发表主旨演讲。

会议设置了9场平行分论坛,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澳门和中国大陆的85位青年学者,以“数字化背景下针对特殊人群的健康传播与健康干预”“媒介深度融合进程中的健康(新闻)传播”“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的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后疫情时代的媒介与公众健康行为”“智能传播语境下的社会治理”“数字化健康干预、促进与管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健康传播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风险及其治理”“数字化生存与心理健康”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基于全国各地健康传播学术团队的特色研究工作,会议举办了10个工作坊。苏州大学传媒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澳门互联网研究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分别举办“智能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新形势下的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传播”“智慧健康”“中非合作背景下的健康传播研究”“使用DiVoMiner协助出版健康传播领域的SSCI论文”“新常态初期新冠信息传播、居民健康认知及行为研究”工作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同时举办4个主题的工作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社会心态及公众应对行为研究”“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传播与风险治理”“社交网络信息智能传播”“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公众、信息与社交媒体”。围绕以上主题,系列工作坊论坛就61个研究进行分享和讨论。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主办,由华中科技大学的公共管理学院、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共同协办。研讨会以文、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以“深挖交叉议题,拓宽学科边界,创新学术进路”为宗旨,吸引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社会学、公共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学者们积极参与。

大会执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张明新教授表示,维护和确保人民健康,是一个需要医学专家、技术专家和人文学者们共同面对、思考与协作的战略性课题。“在当今传播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的时代,优化防治策略,有效应对疫情,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治理,需要多学科学者们精诚合作,深度交流,齐心协力,持续创新,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黄欣欣、李诗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