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杨木雕

静而不宣

文人雅士的挚爱

黄杨木雕,是以黄杨木为原材料的木雕,主要发源地在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称的浙江乐清。黄杨木雕,质感古朴,手感细腻,庄重典雅,极具特色,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一起并称“浙江三雕”。2006年,黄杨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记载,唐宋时期,黄杨木就被用来雕刻精细文字和插图雕版。元代,黄杨木雕技艺已成熟。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黄杨木雕《铁拐李》,出自元至正二年(1342年),距今已有670多年,为中国现存年代较久远的黄杨木雕人物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记载:黄杨木】

“黄杨性难长,俗话说岁长一寸,遇闰则退,故称千年矮。”

——《本草纲目》

“黄杨每岁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命也。”

——《闲情偶寄》

“世重黄杨木以其无火也。用水试之,沉则无火。凡取此木,必寻隐晦夜无一星,伐之则不裂。”

——《酉阳杂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杨木雕的特点,与“黄杨木”有关。黄杨木又名黄杨,作为一种典型的矮小常绿灌木,生长周期漫长。多生长于海拔1200--2600米地区的山谷、溪边、林下,长成可用之材往往需要五、六百年,故流传着“千年难长黄杨木”、“千年黄杨难做拍(乐器中的一种拍子)”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鸟中之王称凤凰,木中之王为黄杨”,黄杨木纹理细密、质地坚韧、色泽温润,有着“木中象牙”、“不是红木的红木”、“木中君子”的美誉。树龄越长,颜色愈黄。黄杨木深受雕刻家青睐,经过时间洗礼,黄杨木雕颜色会加深,欣赏性更强,别有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杨木雕,题材以宗教类人物为主,亦包含反映地域乡风乡情的作品或折射民俗心理的戏曲人物。彰显的是指尖上的工艺,最主要的技艺是镂空,后逐渐演变成多种手法,赋予了黄杨木实用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呈现了不凡的艺术造诣与文化底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杨木雕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刀法上既有粗犷有力的斧劈刀凿感,又有浑圆细腻娴熟的细腻刻画,注重细节处理,层次分明。作品主题突出,人物五官轮廓清晰,形神兼备,衣纹流畅,布局合理,造型优美,质感迭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之木雕刀法圆润,简练流畅;清之木雕刀法清澈,光滑圆转。黄杨木雕凝结了不同时代工匠的智慧,迅速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其工序与工艺,皆难以比拟,亦无法替代。建国后朱子常、王凤祚、郑祥奎、叶润周等名家大师,让黄杨木雕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杨木雕颜色美观,细腻温雅,手感润泽,予人高贵之感。从古至今,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寻常百姓,都非常青睐它。从小型雕塑到佛珠、印章、家具、生活用品等,每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地域风情,都渗透在作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润温厚、细腻光滑的黄杨木,被塑造成了古朴文雅、精致圆润的黄杨木雕,不仅衣纹体貌的描摹细致流畅、精湛立体,面部神情的刻画更是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深受雕刻家、收藏者喜爱,成为热门的收藏与投资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杨木雕艺术,因不同地域、不同题材、不同内容的特点,深植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充分保留了中国传统雕刻的技艺之魂。动物题材的黄杨木雕,,以艺术手法生动传神地将动物形态呈现,让人联想到简单常见的生活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杨木雕整体风格具有统一性、人文性与地域性,局部风格又具有自由性、多变性与独创性。工艺流程有构图泥塑、选料取材、敲坯定型、实坯定格、修光精刻、擦砂磨光、修饰刻纹、油漆上光、配座、包装等工序。雕刻技法丰富,包含圆雕、镂雕、浮雕、镶嵌、劈雕等多种技法。

【关于传承】

苏州嘉木艺术馆,正在为黄杨木雕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通过馆中珍藏的数十件趋于精湛、完美的黄杨木雕作品,将传统的艺术特性、鲜明的风格神韵与深刻的文化内涵表现地淋漓尽致,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接触黄杨木雕,不让其千年的历史积淀逐步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