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11月21日北京时间零时,新华社播发了中国政府关于对印反击战的声明:从本声明发表之次日,即1962年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

这意味着持续了32天的对印反击战终于结束了,要知道就在11月20日上午,印军考尔中将在阿萨姆邦政府,对着没来及逃走的政府官员还在说:“中国人快到了,可能正在不远处的米沙马里实施空降,也许几分钟后,这里可能就要遭到中国空军飞机的轰炸……”。然后带着第四军军部匆匆离开了阿萨姆邦。

这种恐慌的气氛,即便是在首都新德里也是到处都是,甚至有人说下一个被攻克的目标就是新德里,谣传考尔已经被俘虏。美国大使加尔布雷斯拜会印度总统时,曾询问考尔是否被俘虏。见到这种情景,加尔布雷斯向国内汇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一个民族士气的瓦解。”

32天的作战,我军全歼印军第7、62旅、炮兵第4旅三个旅,歼灭第11、48、65旅三个旅大部,歼灭第67、70、114、161旅四个旅各一部。合计毙伤俘敌人8853人,缴获飞机5架、坦克9辆、汽车437辆、各类型火炮380门、各类型步手枪5772支、轻重机枪631挺,其他的诸如弹药、地雷、步话机、铁锹、毛毯等等,不计其数。我军消耗步、机枪子弹仅701342发,如果分摊到这8800多人的毙俘伤印军,相当于每人不到80发,而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平均超过2000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宣布停火之时,我军已经基本收复了被印军侵占的领土,其中东线战场最远处打到了查库、金古底,从下图可以清楚看到距离印度大平原仅一步之遥,可以说我军此次作战十分之迅速,第一阶段10月20日至10月28日,第二阶段11月16日至11月20日,中间阶段基本上是休整阶段,短短两周时间我军为何能速战速胜呢?

从武器的角度来看,印军的武器跟我军根本不是一个水平,印军还停留在二战前期水平,“又烂又杂”,而我军已经迈进了自动化,武器存在严重的代差,这也是我军在作战中首次享受火力碾压对手的快感。当然,武器还是需要人来用,本文主要探讨无情情况不涉及人的因素,即便给印军换上相同的武器,也免不了覆灭的命运。

1、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VS李-恩菲尔德手动步枪

1、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VS李-恩菲尔德手动步枪

我军:56半指哪打哪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仿制苏联的SKS半自动步枪,由于是西蒙诺夫设计所以又被称为西蒙诺夫步枪,设计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过,直到1946年才定型,因而错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这款步枪除了装备苏联及华约国家之外,还装备了埃及、印度、越南、印尼等国。是好枪总会发光的,在对印反击战中,由SKS半自动步枪仿制而来的56式半自动步枪大放光彩。

都知道新中国之前,我国的工业水平落后,军队用的枪支五花八门,堪称万国武器博览会,抗美援朝时期,为了保持各部队武器型号的统一不得不在各部队之间进行调配,这个师用日械,那个师用美械的,这样才勉强维持了型号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事工业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1951年,朝鲜战争早已打响,中国明确地表示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这种大背景下,苏联对华工业援助。在中国请求下,苏联同意将包括SKS半自动步枪在内的8种轻武器全套技术资料转交给我国。在苏联协助下,1956年SKS半自动步枪仿制成功,因为是1956年定型,所以命名为56式半自动步枪,也称56半,弹容10发。

中国从来不是简单地仿制,而是在仿制中进行改进,SKS半自动步枪在苏联不过是一个过渡产品型号,很快就被大名鼎鼎的AK47取代,但SKS半自动步枪“墙内开花墙外香”。

56半以其优良的射击精度而闻名,子弹射到1500米以外仍有杀伤力。56半的射击精度造就了无数的神枪手,20世纪60年代闻名全军的“神枪手四连”凭借56半,全连超过100名神枪手,就连卫生员、炊事员都达到了神枪手的标准,甚至达到特等射手。这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我军在多龙桥之战,能以36人包围印军300余人,连炊事员、通讯员都提枪上阵。曾经参加对印反击战的老兵说 “定在常用表尺,指哪打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军: 李-恩菲尔德,打一枪拉一下枪栓

印度军队来源于英属印度殖民军,英国殖民地自然装备的是英式武器,对印反击战打响之前,印军自信地认为中国的重点在东面,绝对不会出兵中印边界,所以才大胆地执行“前进政策”。这种背景下,印度的主要对手就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军队同样源自英印殖民军,哥俩半斤八两,自然看不到武器的差距,对于李-恩菲尔德步枪也不觉得落后。

但是这款步枪,自1895年就开始装备英军,所谓手动步枪,自然是打一枪,拉一下枪栓,手动上弹。尽管这款步枪射程还不错,但是奈何射击速度太慢,我军凭借灵活的身手,没打几枪我军就冲到了印军跟前,只能逃跑或者举手投降。

印军用李-恩菲尔德步枪同我军56半交火,就如同鸦片战争中清朝用鸟铳或者抬枪与英军的来复枪交火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军没研制自动武器?1953年,印度就仿制了英国的L1A1半自动步枪(英国引进比利时FAL自动步枪),但是大家都知道印度工业的尿性,同样是1956年出了样枪,但是反击战打响时,并没有大量列装部队,毕竟印度人多嘛,牺牲一点并没有什么关系。

由于英国当初生产了太多的恩菲尔德步枪,而其他国家又不愿意要,就一股脑送到了印度,这导致至今印军很多二线部队仍装备不少该型号枪支

2、冲锋枪:56式冲锋枪VS司登冲锋枪

2、冲锋枪:56式冲锋枪VS司登冲锋枪

我军:56式,冲锋的自动步枪

56式冲锋枪,仿制自苏联的AK47,本名叫56式自动步枪,但是我们的战士更喜欢叫他冲锋枪,为什么?这是因为我国清末以来军阀混战,主力配置是手动步枪,一个班配一挺轻机枪或者手提机关枪(花机关)。这样等到冲锋的时候,这些自动武器需要冲锋在前。我军也是这个思路,三三制阵型,一挺机枪,配合两支步枪。56式自动步枪就充当了“冲锋支援”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叫冲锋枪还是叫自动步枪,打败敌人就是好枪,56式冲锋枪,火力猛,同56半搭配使用,远距离需要精度射击的,56半招呼,近距离需要56冲火力压制的,56冲上,在战场上发挥奇效。比如西山口的庞国兴4人“杀印小组”,4人装备了两支56冲,两支56半,然后组成两个战斗小组,一路前进,掀翻了敌人两个炮兵阵地,缴获火炮7门,五战五捷。这场深入敌后战斗的胜利,同配备了56冲和56半就很大关系,冲锋枪压制了印军火力,半自动步枪点名射击。

印军:司登冲,不敢冲

印军的冲锋枪主要是司登Ⅱ、Ⅲ 、V型冲锋枪,这款枪被称为“二战最丑冲锋枪”,为了对抗德军的冲锋枪,英国急需一款自己的冲锋枪,并大规模制造。此时的英国被德国封锁已久,本着节省的原则,英国直接把一节一节水管拼接在一起,制造出来了这款冲锋枪,从外观看巨丑无比,关键是还容易卡壳和走火,不少士兵不愿意使用。据说英军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装备司登冲锋枪的士兵必须走在最前面,以防止误伤战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结束,这款枪也就从英国淘汰了,但是印度人不怕死,所以装备了不少。

尽管射击精度还不错,但200米的有效射程跟56冲的400米相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你让印军拿着这样的枪冲锋?绝不可能,子弹还没打完,就被消灭了。

3、轻机枪:56班用机枪VS布伦式机枪

3、轻机枪:56班用机枪VS布伦式机枪

我军:56班,压制地堡利器

56式班用机枪,仿自苏联的捷格佳廖夫RPD轻机枪,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2000米,尽管不能速换枪管,但是携带数百发子弹足以提供火力支援。战斗中,用以封锁敌人的地堡枪眼是绝佳利器,要知道印军的地堡多是土木结构,根本不禁打。关键是56半、56冲、56班子弹通用,大大减轻了后勤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军:布伦式,达尔维准将逃命不忘带

布伦式轻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英联邦国家军队的中流砥柱,不过这款枪是捷克斯洛伐克设计,被英国买了版权的。

自1935年列装为英国制式装备,到1962年已经27年过去了,早已被世界所淘汰,尽管结构简单、射击精度高,但是火力弱,枪弹重的劣势显露无疑。一挺机枪+7个30发实弹盒=一挺56班+5个100发实弹盒。

印军对这款机枪十分喜爱,对印反击战第一阶段的克节朗反击战中,我军迅速突破印军阵地全歼印军王牌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其在跑路时,一个八九个人的小队仍带了这么一挺笨重的机枪。

4、火箭筒:56式火箭筒VS美式M20

4、火箭筒:56式火箭筒VS美式M20

我军:“老40”,经典战例——9发弹灭10个地堡

朝鲜战争期间,在同美军的较量中,感受到了坦克对步兵的巨大威胁,坚定了发展反坦克火箭筒的决心。

56式火箭筒,仿自苏联RPG-2式40mm火箭筒,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中印边境多山地,重武器不便携带,56 式火箭筒方便携带,成为“关照”印军的利刃,百米之内被其击中的火力点,无一复活。由于装备经费有限,直到19962年,只有重点部队才完成换装,此次反击战的火箭筒部队,也是全军第一批在战场上使用“56式火箭筒”的部队,上台就上演精彩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更是上演了一场9发火箭筒消灭10个印军地堡的“花式打印”战例,同样是克节朗反击战,在枪等反击战中,步兵155团2营4连,攻击一座印军地堡,由于印军的地堡太密集,火箭弹穿过其中一座地堡引爆了其中储存的弹药,同时火箭弹“穿堡而过”命中了下一个地堡,造成9弹炸10堡的战例。

印军:美式M20,射程虽远,但用处不大

在这次反击战中,我军是主攻一方,需要火箭弹攻克敌人的地堡,而印军是防御一方,虽然美式M20火箭筒射程远、威力大,但基本没多大用处,反击战中被缴获不少。

5、重机枪:达尔维准将拒绝开火支援

重机枪,我军是仿自苏联郭留诺夫机枪的53式重机枪,跟印军的英式维克斯重机枪和美式勃朗宁重机枪性能相差不大。但是战斗中,位于二线的机枪阵地害怕被我军炮击往往不敢开火支援前线,比如在扯冬,前线巡逻队请求达尔维旅长火力支援,但他以看不清目标和事先没有标定距离怕伤了自己人为由拒绝开火。

其他武器,诸如手榴弹、地雷、火焰喷射器、手枪、迫击炮等等,都可以与印军武器比较比较,限于篇幅就不再一一叙述。作者不是武器迷,对这些也只说个皮毛,如有不足还请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次反击战中,中国军队用的基本上是56式国产武器,武器统一,弹药通用,可以说是56式武器的练兵场,而印军还是用的二战前期老掉牙的武器,杂烂不堪,落后于我军两代之远。

而且印军采取的军事部署前重后轻,正面宽、纵深浅,处处设防,兵力分散,这让我军可以施展大迂回作战。比如克节朗战役,我军在正面进攻的同时,派遣了一个加强营直插印军第七旅的旅部和后勤基地章多,在前线的达尔维旅长从前线逃回章多时,章多已经被我军夺取了;比如第二阶段的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我军提前行军,11师经过7天5夜的急行军,穿越贝利小道,直插邦迪拉和德让宗之间,行军250公里,切断了敌人的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器领先敌人两代,战术领先敌人几代,这就没法算了,战斗意志更是强于敌人无数倍,否则迂回章多、迂回邦迪拉时也就难以完成这么伟大的壮举了。

当然武器还需要人来使用,在朝鲜战场,我军拿着手动步枪就敢向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发起冲锋,而印军却只敢躲在地堡里进行射击,弹尽则逃跑。即便是参加过二战的印军王牌第四师,号称精锐的廓尔喀战士,面对我军的冲锋,也没有勇气战斗,毕竟他们只想挣点工资养家糊口而已。结果就是32天的战斗,印军被俘虏3968人,我军无一人被俘。

1962年11月21日零时,我国发布了停火撤军的声明,这让很多人不理解,毕竟是大胜,但是要知道战争之初我们的目的就不是收复藏南,实在是逼不得已才打了这一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藏南作战最佳时机就是10月雨季结束至12月冬季大雪封山之前,尽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印军主力并没有被打垮,在美苏英等东西方国家的武装下,印度还可以整装再战,而我军粮食弹药全部靠内地供应,靠着一条不靠谱的高原路,运送一车油到前线,往往需要消耗一半,这种情况之下实在不宜再战。开战之后两周我军就已经感受到了后勤压力,所以才在第一阶段战役结束就发布了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声明。

按照毛主席命令,把缴获的印军武器装备全部整理造册还给印军,毕竟是“又烂又杂”我军根本看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