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到的芦苇,比一生看到的还多。
来洞庭湖看到的船,比我精心画的要好的多。
茶盘洲镇曾是省农垦局下属国营农场,撤场设镇划归沅江。早上从泗湖山出发,穿行田垸,来到茶盘洲东南拐大堤。堤面高过堤下两层楼房顶,站在大堤上俯瞰大垸,稻田阡陌,屋舍成行。
湖逐年缩小,洲逐年增大。垸外还有垸,洲外还有洲。洞庭湖大规模修堤辟垸,始于清代咸、同年间。藕池、松滋相继溃口,形成荆江四口南流洞庭湖的格局,入湖泥沙伴随江水大量淤积。
不断的围垸造田,使得 “滨湖堤垸如鳞,弥望无际。”清末民初,洞庭湖平原的粮食出产量即已超越湘江流域,成为湖南稻米的主要产区。
现在,整个洞庭湖从四四方方的形状变成了细条状,洞庭湖已经变成“洞庭河”了。
堤垸外的"洞庭河",其中仍被无数淤洲分割。茶盘洲镇柴洲包、鹅洲至东南拐大堤外,一望均是大片湖洲。洲上芦苇絮飞,杨树枝枯。
为观看蒿竹河入湖口,从东南拐大堤下来,在芦苇丛中寻隙穿行,到达石湖砲位置。
从东南拐到关丹洲,大堤外三角形湖洲,即曾经发生破坏河湖典型例案的下塞湖。洲上湖土平整,遍是收割后的芦苇残蔸残枝。兴冲冲地走向洲外看湖,往返走了近两个小时,冬日暖阳照在身上,口渴身疲。
返经泗湖山,在净下洲轮渡过草尾河,中午到了南大膳东湖脑。
往前进入漉湖芦苇场管区。这是东洞庭湖南部一处漂尾洲,受西与南部水流顶托夹流,淤积而成。长洲从西南向东北延伸近百公里,洲尾直逼君山。
芦苇丛中开辟有简易车道,走走停停,看洲上芦苇,看湖中轮船,看芦苇丛中高耸的风力发电塔,到了拉展腾讯地图才能看到地名的轮船靶、老港。
天欲黑,人车返。灰蓝色的西天,一抹丹红色横涂天际。晚霞、芦苇垛、风电塔,构成了一幅冬日洞庭夕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