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茂名高州根子镇打造的荔枝林景观(2021年11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广东荔枝产业深调研
编者按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富民兴村,产业先行。乡村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荔枝无疑是一张特色鲜明的“广东牌”。历经近40年发展,广东的荔枝产业正迎来转型新机遇。本报今日起推出“广东荔枝产业深调研”,敬请垂注。
在冬季漫步于广州增城四丰村的山野,荔枝树枝条上环剥的痕迹惹人注目。这是荔枝控花促果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不久后,未环剥的枝条得到充分的养分,将在万众期盼中开花,孕育盛夏丰收的希望。
几乎同时,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正娴熟地操作精密仪器,分析荔枝的成分,为荔枝加工寻找一条完美道路。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中,广东荔枝产业历经了高速发展和低迷期,目前已进入稳步向好的新阶段。荔枝新品种的改良、储运技术的突破和“12221”市场体系建设,让优质荔枝走出南岭、走向世界。妃子笑、桂味、糯米糍……风姿各异的岭南红荔,正随着一个个隽永的名字被全球消费者熟知。
当下,全球特色农业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优势水果产业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荔枝加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广东荔枝有望实现产量从少到多、品种从多到精、产业从大到强的“三级跳”,迈向产业升级的新航程。
产销一体实现“增产又增收”
荔枝是广东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盛夏时节漫山荔红沁染高凉大地,已成为广东独特的风景线。目前,广东全省栽培面积稳定在410万亩、产量约131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2021年2月,广东宣布全省161.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辉煌成果中,不乏广东特色的亮“荔”风景。得益于荔枝的大面积推广,“增产又增收”的亮眼成绩成为广东荔枝产业的常态。在全国荔枝种植面积最广的茂名,国家荔枝产业园总产值达135.28亿元,主导产业荔枝总产值101.85亿元,成为茂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形成了“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五位一体的荔枝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如今,荔枝已是省内种植面积最大、品种特色最鲜明、区域优势最明显的水果。在此基础上,2021年,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把广东打造成为世界荔枝产业中心。
然而,和很多水果类似,荔枝也存在“大小年”现象,丰产与减产情况不稳定。“我们和供应商接洽一般要到每年的四五月份,那时才能看出当年荔枝的成色。”一位商超采购负责人告诉记者。
情况在最近两年发生改变。在2020年荔枝“大年”的基础上,2021年广东荔枝再增产11.58%,实现连年丰产。这得益于荔枝施肥、修剪、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全链条管理技术完善成熟,使荔枝在大年后进一步增产。省农科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技术将在未来进一步向全省推广,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改善,“大年之后又大年”的情况将越来越多。
新品种迭代解“卡脖子”难题
近年来广东荔枝产业发展的焦点正转移到销售上。荔枝新鲜水灵却极易变质,上市量大但时间集中,若不解决好销售渠道、冷链运输等环节,“果贱伤农”的情形将极大打击果农的种植信心,如将荔枝抛荒,又会带来新的隐患。
“‘野’荔枝林是虫害滋生的温床,病虫害很容易从抛荒的荔枝树传染到荔枝林中。”茂名市电白区水东街道果农杨华欢告诉记者。与其它水果不同,荔枝的品种分类极为精细,在广东各地均有种植,价格差异极大,黑叶等普通品种和冰荔等高端品种的价格可相差超过200倍。抛荒的荔枝中,绝大多数也都是普通品种。同时,由于海外和其他省区的荔枝成熟时间不同,广东品质一般的早熟品种需与其他地区晚熟的优质品种同台竞争;葡萄、柑橘等水果反季节种植技术成熟,也挤占了荔枝独占市场的时间。
要避免“果贱伤农”,就要打出荔枝品牌,品种成为关键的前置条件。因此,近年来,广东荔枝呈现从“重产量”向“重品种”转型的趋势,省农科院等单位成为其中主力。作为亲历者,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洁珍介绍,经过十余年攻关突破,其所在团队陆续推出了以仙进奉为代表的多个荔枝新品种,因个大味甜而广受消费者好评,2021年零售价突破80元/斤。其中,广东省“12221”市场体系建设起到关键作用。该体系聚焦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打通产地和拓展销区两个市场,推动广东荔枝出口,提升国际国内高端荔枝消费市场份额。得益于此,荔枝丰富的品种得以被省外消费者熟知,甚至走出国门,远销海外。“现在挑选荔枝时已不再单看价钱,会挑妃子笑、桂味购买的顾客变得越来越多。”一位来自陕西的消费者告诉记者。
仙进奉等新品种的热销点燃了果农的种植热情,但换种后果树挂果时间长,部分品种种植技术要求严苛等因素仍限制着广东荔枝产业大规模升级。为此,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荔枝研究室主任向旭率领团队开发推广荔枝高接换种技术,使黑叶等普通品种可以迅速替换为桂味等主流品种,且在换种次年即可挂果,解决了关键“卡脖子”问题。
然而,截至2021年荔枝季,荔枝产业仍以鲜果销售为主,冰鲜冷链技术尚未成熟,这意味着“荔枝只有一周的命”这一现状仍然存在。荔枝集中上市的特点不仅给鲜果销售带来了压力,还让荔枝每年经历八九个月的销售空当期,对品牌推广不利。
要让全国消费者在冬季吃上荔枝,发展荔枝精深加工成为了广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精深加工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纵观全球果业市场,实现大规模全球化生产的水果品种或如苹果,极耐储运;或如柑橘,加工产业成熟。不耐储运是荔枝天生的特点,也让“果贱伤农”的风险利剑高悬。因此,发展精深加工成为广东荔枝产业必由之路。
事实上,广东荔枝目前已推出荔枝干、荔枝酒等多种产品,但市场认知度不高,消费者多集中于省内。而在水果加工产业中,市场应用最广的果汁却是荔枝加工的“处女地”。“为什么大品牌都不做荔枝汁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研发历程。
研究中,徐玉娟发现,虽然荔枝去核、去皮等技术已经陆续成熟,但荔枝果汁要实现工业生产,关键需要解决灭菌工艺流程问题。大部分果汁都可以采用高温灭菌技术,但荔枝不行。荔枝汁含丰富的酶、多酚等物质,加热会导致果汁发生褐变,风味也会因高温而呈现“蒸煮味”或“番薯味”。
为解决高温灭菌使荔枝汁变色变味的问题,徐玉娟带领团队在十多年里逐一摸清了荔枝汁中各种物质的性状和反应原理,据此提出了“超高压灭菌”的技术设想,在近年连续取得重大突破后,于2021年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超高压灭菌技术的成熟,使荔枝果汁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该技术在原浆灭菌环节避开高温加热,原浆经6000个大气压的压力处理,在不破坏风味物质的前提下杀灭有害微生物。记者在加工车间品尝了荔枝果汁,发现由此得到的荔枝果汁在口感、颜色等方面均与鲜荔枝无异。
徐玉娟介绍,目前单台超高压设备日处理鲜果量可达数十吨,年产1万吨的设备成本约在1000万元,商业化应用条件已经成熟。“荔枝果汁的体积仅为鲜果的一半,储运要求也远低于鲜果,这将给运输带来极大便利。”她说。
同时,荔枝果皮、果核等有药用价值,若荔枝果汁投入大规模生产,这些下游产品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激活食药保健全产业链。此外,荔枝果汁生产要求荔枝品种廉价、高产、稳定,面积广大的普通荔枝品种正符合要求。
从市场反应看,业内普遍看好荔枝制品的前景。当下的食品和饮料市场上,荔枝口味的产品层出不穷,而高品质荔枝浓缩果汁的加入,有望颠覆荔枝制品依赖荔枝香精的局面,消费者全年都可以在荔枝味饮料、糖果中品尝到真正的荔枝味。
“荔枝鲜美的口感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荔枝味的产品在国内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外消费者对荔枝口感要求没那么高,荔枝罐头等产品也会广受市场青睐。”徐玉娟说,建议接下来由企业牵头主导市场开发,带动荔枝产业迭代升级。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邵一弘 欧志葵 黄进 实习生 黄凯欣 统筹: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广东乡村振兴智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