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海洋,生于贵阳,贵州交通旅游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副教授,贵州省美协会员,贵州雕塑协会副秘书长,贵州雕塑协会院特聘艺术家,入学田世信工作室,后加入武空部队创作室,1983年入学田世信雕塑工作室,1994年就读于天津美院油画高研班 ,1990年参加贵州首届油画大展,2000年策划参与主办贵阳观念艺术展。2000年中国人文风景桂林邀请展,2004年上海双年展莫干山外围展,2005年中国陶艺大展长沙窑变获铜奖。2006年多彩贵州交通杯美术作品展获油画银奖。2007年西南地区艺术双年展。2008年第11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雕塑作品入围展。2014年贵州雕塑作品展。2014年上海精品雕塑邀请展。2017年首届布拉格中欧国际艺术双年展。2018年3月贵州高校艺术大展。2018年9月中欧国际丁村当代艺术展。2018年10月首届夜郎谷现场艺术文献展。2019年参加天海美术馆“贵州礼物"当代艺术邀请展。

刘海洋雕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海洋艺术短评

记得还是在2018年中欧国际丁村当代艺术展上,第一次见到刘海洋一件规模很大的群像雕塑,以超写实的手法描述本世纪初发生在贵州的一个真实故事:由于多是羊肠小道没有可供汽车走的路,第一辆汽车进贵州时是被抬着走进去的!这个事实触动了雕塑家的创作灵感,也触动了观看这件作品的观众。当年的贵州作为一个于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汽车显然是一个大工业文明的象征符号。他敏感地把握到这个具有戏剧性的题材和深刻寓意的主题,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又陆续看到他人物系列的一些雕塑,也都非常具有泥塑的特点,一种随意堆叠、揉捏的手感和塑造感,加以适度夸张后的生动造型,更揭示出这些底层人物的内在精神面貌。而在另一组动物系列中,他则采用一种更加主观化、拟人化的表达方式。如管郁达所说:“这些充满妄想与奇思的仿生雕塑”是一种“‘延异的身体经验‘的异形表达,其中还融入了一种基于贵州山地文化神奇现实的个人生命体验”。刘海洋通过动物对生命的关照,也是在表达他对生存环境不断被污染,对人类自身行为的焦虑和反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宇宙之水老虎来了装置 致太空2003

刘海洋的作品中还有一些令人触目惊心甚至血腥的场景,如一只被大卸八块的鸡(泥稿),虽为日常所见,但当进入一种艺术表达时,难免会引起一种视觉震撼。是感觉的不爽,抑或是对生命的惋惜?更有胜者,他还用面粉做媒材、用蒸馒头的方法“蒸熟”了一对躺着的男人和女人,然后让观者变为“食者”去切割、食用。近乎恶作剧,也近乎残忍。但无不引出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身行为的检点。 贾方舟/撰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高原上的贵州与刘海洋寓言

李向明/文

也许,由于我是北方人的缘故,每次与刘海洋交流他的作品,总是让我想到贵州一大批值得敬佩乃至仰慕的艺术家。贵州地处中国版图的西南群山之中,却具有一批超越地域、走在前沿、有大情怀大格局的艺术家。贵州艺术界很神秘,每位艺术家都是那么具有个性和活力。老前辈级的蒲国昌先生,80多岁高龄,依然笔底生花,丹青盎然,风采独到,而且还兴致勃勃出席“2021通感-国际行为艺术现场”的互动。通常用“国画家”来称谓蒲先生那一定是没有读懂他的艺术;雕塑大家田世信先生,离开贵州近30年了,他的作品依旧充满贵州的品格与气象;贵州人王华祥,不说他的版画、油画成就,仅一部《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体系,改变了以往苏派素描体系一统天下的时代;已故的董克俊先生、尹光中先生都是贵州这块土地上生长的奇才!神奇的贵州土壤滋养了一大批艺术天才和怪才,在当代中国艺术史中有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刘海洋在这个行列里是无可争议的晚辈,但作为这个行列里的一员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与重要性。尤其在当代艺术的方向上,如果今天我们谈贵州的当代,看不到刘海洋的艺术价值或许是不完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北方的体制艺术圈眼中,云贵一带,基本都是表现风情类及少数民族特色主题的艺术,以全国美展为证,几十年没变,而且给与了不少奖牌。其实,这并不是由于贵州的艺术如此通俗,只是某种特别的国情带给一些人的偏见。学术圈或批评家们却不这么看。王林先生的观点就非常值得研究。他说,当代艺术的发端应该是贵州。一个重要的依据是,早于著名的1979年9月27日北京星星画会街头画展的是1979年8月29日北京西单墙贵阳五青年画展。参展的艺术家有刘原(刘建一)、旷洋、尹光中、于牛(刘邦一)、曹琼德。王六一全程奉陪到底,也是主谋者之一。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同龄人都懂得,当年贵阳五青年画展进北京的街头,那意味着“离经叛道”,是一种冲出固有秩序的先锋行为。不仅仅有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等问题,承受的精神压力可谓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我猜想,根据后来的刘海洋在艺术上的所作所为,如果他与尹光中等五位是同龄人,一定是当年进京展的成员之一);当下,被网络誉为奇人的贵州自由艺术家宋培伦先生,在北京的圆明园画家村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他就在贵阳郊外折腾画家村。由他一手创造的夜郎谷雕塑群,又是绝无仅有的艺术个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曾以贵州现象撰文梳理介绍贵州艺术群。贵州艺术届的确是一种独特的现象,这是由几代人构成的艺术集群。我来到贵州,深入地亲近了这里的泥土。我看到了这是一处具有开放格局的艺术高原。在这个高原中,刘海洋在艺术上有着最具当代性的艺术表现。在2007年贵阳双年展上,刘海洋被批评家点名邀约参加的作品,得到批评家张健健先生的高度赞誉。他说:“刘海洋的作品就是对这次展览的总结。”这样的评价,刘海洋当之无愧。当时的作品是他做的一批农民工泥塑,和一群从大街上雇佣来的老百姓参与互动,喝酒、砸金花。作品归类行为装置。这个被命名为《城市农夫》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不仅是贵州艺术活动中具有先锋性,而且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代性的。普通百姓与艺术创造的联姻就构成令人沉思的文化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海洋的兴趣比较广泛,绘画、雕塑、漫画、古玩、影像、音乐、郊游等等,不管他做哪一样,给我的感觉就是游戏、玩耍、不那么郑重其事。在他的目光中还有点点儿忧郁的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海洋画漫画,信马由缰,好似游玩中的涂鸦,久而久之串成了速写日记。比如《南辕北丐》《中国当代艺术家一百零八将》《贵州美术家图谱》《四君子》等等,都是对艺术圈的人物和现象记录。日常,他没有那种故作深沉或摆出一副要成为什么家的虚伪架势。但是,当你走进他的作品,你才发现他有一颗思考着的大脑和并不轻浮的内心。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不是花前月下的浮光掠影,都不涉猎优雅与闲情。他的绘画与雕塑,注重的是表达精神内核与意向。对事物表象的写实细节总是弱化或忽略。这种以自己主观感受及主观意向为表现主题的表现主义特征,就我所接触的贵州艺术家普遍有相似特征。这难道与贵州人的性格有关?还是与成就于贵州的王阳明心学有关?王阳明的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尤其对现代人的影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二十一世纪是王阳明的世纪。”(参照中国华侨出版社《王阳明全书》)在王阳明心学的发祥地贵州,应该是最能显现出其影响与主张的。唯独不同的是刘海洋在艺术行为上的叛逆性。他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内心力量”全都体现在他的叛逆行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海洋开过古玩店,就叫老古玩,在贵阳影响不小,每天都会聚一帮朋友举杯神聊。1999年,他就发起组织过老古玩艺术六人小组,举办《圈外-观念艺术展》。这个展览引起了蒲国昌、董克俊以及批评家、策展人顾振清、管郁达等大批名家大咖们的关注。随后几年,他们以环保为主题,频繁与街道办合作完成行为作品。他的行为艺术也是贵州最早最值得书写的一笔艺术史料。1987年,刘海洋受到新潮美术的影响,突发奇想策划了去神农架原始森林找野人的远游。他们一行三个人,做了一个旗帜,画了一只眼睛,行为活动的名字就叫《一只眼的旗徽》。结果,最后完成行动的就剩他自己。另外两位前后分别半途而废。这次徒步远行的行为是他经历了许多悲壮的情景。比如他们遭遇民警的盘问;他们在荒芜的无人之地三个人分手时的拥抱、不舍、感动、告别;独自走进神农架原始森林,以及站在山顶上举起一只眼旗帜时的自豪等等,这次行动本身就是一次悲壮的行走。刘海滨这次行走,不亚于当时五青年进京的行走,虽然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前后相差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刘海洋艺术创作的演化发展,其作品越来越趋于理性,或者可以称为理性主义。这一点已经成为刘海洋艺术的主要特征。那些软体的莫名的生命物种,怎么就包裹着像机械闹钟一样内脏?那些人兽同体的软体,如放大了的涌动虫卵或蜗牛,为何捏造出这种怪胎?为何将酷似玉米穗的一具硬物也被软体包裹?这种荒诞的呈现与表达,绝不是卡通故事里的游戏,与远古壁画中常出现诸如人首兽身或者人面兽身的图像完全无关,也许是一种新的或未来的传说呢!更像是某种未来性的寓言。他对形象的选择,比如软体生物、蜗牛、蠕动、卷曲、爬行等等,都具有鲜明生命意义的寓意与象征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指出,世界上一切物种都在不断发生变异。这是被公认的论断,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不会相信某种有生命的自然物种会在某一天变异成机械部件!这是滑稽可笑的谬论。可是,机械文明在给人类带来进步意义的同时,也渐渐将多种生物变异成机械化的生命体。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就揭示了大机械生产与工人的关系,最后人变成了螺丝钉。这种夸张的表现,虽然人不可能直接变成螺丝或齿轮,但他长时间被机械裹扎着生活,事实上已经不再是一个自然人,更不是一个自由人。美国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的纪录片《天地玄黄》中,许多画面都是面对异化的各种生物,或不同身份的人进入社会秩序后的机械行为。养殖场的鸡,要按照机械的程序一步步完成出生、成长、孵蛋或被加工进入餐桌的基本宿命,实际是完成了现代机械秩序赋予它的基本使命;市井中的车辆、人群,无一可以逃脱理性秩序,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你规范、异化成犹如电路板上的排列有序密密麻麻的线路一样,两点一线地不停穿梭;宗教信徒们做着相同的事情,相同的动作、相同的歌、穿着相同的衣服。这难道不是变异吗!这种变异,距离生物变异成冷血的机械还有多远?谁也不知道。刘海洋只是感性经验到理性呈现的一次预言家似的假想。这种假象实际上是一种对某种堕落、异化体验预感的描述与对抗,是对人类的进化与生存环境的忧患情感的表达。他更像一位人类学者通过一具幼小的肉体演化思考生命与大宇宙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海洋艺术的当代性思考,从历史到当代,从现实存在到生命形式的追问,既是当下的命题,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面对做成人体的两具面包人,等待被炉火烧烤的感觉,难道仅仅是为了填充饥饿吗?显然不是!烤与被烤,面包人没有选择的机能,作为观着的人,面对人形的面包人最易发生的联系还是人体本身,这种强烈的符号化的感官体验一定是神经交错的某种暗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过山车》雕塑,从表面的架构关系上看,是传统形式的现实主义纪念碑雕塑,走进细节,却是一组及其夸张、变形、扭曲的山寨生命符号。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民国前期,号称“贵州王”的军阀周西成买了一辆汽车,是贵州史上第一辆。他为了这部车进贵阳,大修公路,只是这部车无人会开,只能被拆成了零件,人抬肩扛进了贵阳目的地。这则故事听起来很荒谬,但见证着一个愚昧与文明的差距史。刘海洋准备将这件雕塑埋进泥土里展出,这样不仅增强了视觉形式的诧异感,也加强了激发读者联想思考的空间。一方面加强对历史的挖掘、反思;另方面,也暗含埋葬愚昧的意味。这样就将雕塑作品变成了装置、行为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巴尼特·纽曼(BarnettNewman)的观点:“人类存在的意义(raisond'etre)是什么;如果不是为了挑战和对抗人类的堕落,并以此力图返回曾生活在伊甸园中的亚当,那又是什么可以被用来解释看似毫无理由地使人们成为画家或是诗人的这种驱动力呢?因为艺术家们就是最早的人类。”(纽曼:《第一个人类是位艺术家》)。按照纽曼的逻辑,艺术家存在的意义是肩负匡正人类文明责任的。因此,当代艺术不是停留在唯美、装饰、记录、附庸等等泛艺术功能上的行为,而是通过一种呈现形式提出问题,能引发人们思考及交互的艺术。刘海洋在以自己的方式静悄悄地行进中,创造着一次一次的新奇与惊喜,完成着他的当代艺术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的艺术行为举动是人类个体性的天赋创造,又往往在后天的人际交流互动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在一定程度上趋同。但刘海洋不同,他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与个性,在关注问题的角度和个体性特征上保留了独到的优势。从他30多年前的《一只眼的旗徽》艺术行为,到《大宇宙》系列雕塑,积累了丰富的艺术作品与艺术经验,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具有精彩的故事传奇。他的作品充满了暗喻与挑战。他真正融入了当代,最求自由、反思、颠覆陈腐、创造唯一性。他赫然独行在贵州的艺术高原上,成为当代艺术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 草拟于2021年12月19日星期日于土语南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中的贵阳天桥上的老古玩店1997年

刘海洋素描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阳白云奥特莱斯《显像》当代雕塑艺术展

展期2022年1至2月 地点:“蜗牛”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