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盐县沈荡中学在作业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成功化解了许多实际问题,确保学生作业“减量提质”。

完善“选用”制度。“双减”严格要求初中阶段学生课后作业时间总量控制在90分钟,为此学校教务处建立了作业“选用”科学统筹管理体系,从省配作业本、市编单元指导与评价里筛选出“必做”作业,从县编素养练习卷中确定“选做”作业,协调统编作业“用足用好”与“减量提质”的和谐发展关系,切实保障作业“选用”制度高质量落实。学校的基本做法包括:坚守“控总量、提质量”的基本原则;找准作业“减量提质、减难增基、减旧倡新、减面增点、减粗增细”的进阶点;明确作业选用设计“精准化”、重点突破“一率两性”——即课后服务时段学生作业完成率、作业的准确性和弹性;规范“四定”(定原则、定范围、定数量、定进度)程序;打造由每学期初教研组长会议、每月一次备课组长会议、每周备课组活动三环组成的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梯度统筹管理模式。

优化作业评价。学科作业实现优化布置,作业量大幅缩减,教师有了更充足的作业评价时间,学校因势利导实行“面批和抽检”双管齐下的作业评价制度。基础一般学生的作业由任课教师进行批改,重点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每天采用面批抽检的方式敦促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较好学生的作业采用隔天面批抽检的方式;成绩优异学生的作业采用定期抽检、讨论式面批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作业的课堂讲评指导也一改满堂灌的方式,留出足够的抽检和讨论时间。教师重点讲评拓展性作业、抽检基础性作业、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性作业,优化作业指导的管理评价过程。

革新监管平台。学校搭建教师共同布置作业的组织架构,主要通过“一台两本”模式加强年级组内、学科组间的作业统筹协调,确定各学科作业的比例结构,建立“总量监管、质量监控”机制。一台:教师通过“嘉兴市作业申报平台”填写每天布置的作业内容和预估完成时间,教务处通过后台管理功能查看教师的作业布置是否符合规定。两本:一本即学校给学生印发的《沈荡中学回家作业记录本》,学生每天记录当天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另一本即教务处制作的《沈荡中学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本》,每天的行政值日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随机抽取一个班级2-3名学生的必做作业进行批阅情况检测,检测内容包括作业是否全批全改、是否有评价、学生是否订正、教师是否进行二次批改等。作业监管的优化革新,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师评价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拧紧了作业“减量提质”的又一颗螺丝钉。

减轻学业压力。学校采用“自编反馈性统一作业”调和学业诊断和学生考试压力的冲突。“自编反馈性统一作业”主要针对阶段性知识反馈,每科作业以30分钟为限,每2-3周一次,每次安排在周五的课后服务时间。学校以这样一种形式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实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拓展,从而转向高阶思维,也使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完成对教情、学情的诊断。学校以“制定作业编制计划表”“确定作业编辑规范化”“统一作业使用时间段”“反馈作业评价精准性”四个步骤,扎实推进“自编反馈性统一作业”的有效开展,保证作业质量。

对于作业管理,学校从“行政管理”走向“技术指导”,将“控量”式的作业管理变为“提质”式的作业改革,以作业带动教学研究和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形成了“着力新型作业研究、优化信息技术应用”的作业管理机制。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海盐县沈荡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1月05日第7版

作者:唐 力 李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