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赢”了二十余年的消费互联网行业在2021年迎来“强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以及反垄断加码让互联网巨头们在今年相继领得巨额罚单。阿里系应用开始接入微信支付,腾讯在市场监管总局给出一纸处罚后不得不结束其音乐版权长达6年的市场垄断地位,互联网企业之间用流量筑起的高墙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逐步瓦解。

“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成年度关键词,当教育成为一门生意,当普通员工加班常态化成为职场潜规则,有违公平优先原则的行业乱象必将迎来一记重锤。在“活久见”频现的2021年,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独立个体,其实早已登上了这艘正在转向的时代巨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制图:何欣

最出圈1

互联网“拆墙”

互联网“拆墙”成了今年监管层的关注重点,但大家或许没想到最先行动的是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今年9月,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相继接入微信支付。在此之前,微信已更新外链管理规范,支持抖音、淘宝等外部链接在微信一对一聊天场景里直接打开。不过,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淘宝APP尚未实现与微信支付“互通”,但阿里旗下的“淘特APP”却在10月上线了“曲线救国”的微信扫码付功能。可见在互联网反垄断的大环境下,行业巨头们也只能纷纷推倒流量藩篱,被迫结束过去二十年赢家通吃的局面。

最出圈2

独家版权停战

从2015年独家音乐版权争夺,到2017年国家版权局介入,再到后期因为头部歌手版权硝烟再起,在线音乐平台在独家版权上的竞争和博弈持续了将近6年。正当大家以为这场争夺战看不到尽头之时,市场监管总局责令腾讯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的一纸处罚正式宣告独家版权格局正式终结,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相继开始以非独家的“分销”形式完成版权授权。

市场秩序重塑,倒逼平台从利用资本优势垄断版权回归到致力于创新服务水平上。不过,目前平台对头部歌手的版权依旧不想轻易放手,网友连连喊话,“什么时候能在别的平台听上周杰伦?”

最出圈3

教培机构卖起羽绒服

“双减”落地后,各大教培机构纷纷选择转型。转型之路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外,更有企业跨界做起服装产业、直播带货。头部在线教育企业猿辅导去年10月出资5000万元投资羽绒服公司,去年国庆猿辅导已在BOSS直聘挂出服装设计岗位。网友调侃猿辅导变成“猿服道”。

老牌教培龙头新东方,则由老板带头做起直播带货。去年12月,俞敏洪首次在抖音尝试直播助农,并推出新东方直播带货新平台“东方甄选”。虽然俞敏洪的直播频频被网友吐槽价格贵,但在不少老师看来,这也是一种希望。

最出圈4

乐视宣布全员涨薪

临近年尾,在不少互联网大厂频繁曝出降薪、裁员的节点,沉寂了五年的乐视却上演一波反向操作,高调宣布全员涨薪,据说薪资水平直接对标互联网大厂。

事实上,就在去年春节前夕,乐视还因为“欠债122亿”冲上微博热搜。欠债百亿,创始人跑路,只剩下一地鸡毛。当外界都以为乐视摇摇欲坠的时候,一封乐视全员信却让外界意识到,乐视还活着,正在回血,据称“在不考虑历史债务的前提下,公司经营利润和现金流已实现双平衡。”虽然此次涨薪有部分“营销”成分,但网友表示,大家更愿意看到更多这样的活久见事件。

最出圈5

互联网大厂取消“大小周”

盛行于互联网行业的加班文化在2021年遭遇口诛笔伐,头部企业纷纷取消“大小周”,互联网人迎来“周末自由”。

所谓“大小周”指一周休息一天、下一周休息两天的单双休循环工作制度。在互联网行业发展初期,创业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实行大小周,随后演变成行业惯例。去年以来,字节跳动、快手、BOSS直聘、腾讯光子工作室等多家互联网企业陆续宣布取消大小周,互联网行业不再以加班为荣,取而代之的是如何合理规划休息时间、提高员工福利保障。“大小周”模式的终结意味着互联网企业用工制度的完善,也折射出互联网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有序发展。

最出圈6

新经济股港交所花式敲锣

港交所的锣不够用了!去年,国内新经济公司批量赴港上市,排起长队等着敲锣。截至12月17日,港交所共有92只新股上市,其中有54家是新经济公司。与此同时,成交额及前三季度业绩均创历史新高。

疫情影响之下,上市敲锣方式也有所不同。港交所直接推出“云敲锣”,以网络视频形式替代金融大会堂现场上市仪式。赴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更发挥创意,敲锣环节融入各种黑科技。其中,商汤科技6000人“AR敲锣”、网易云音乐AI虚拟人参与敲锣等,花式敲锣赚足眼球。

最出圈7

互联网平台排队领罚单

随着反垄断加码,“罚单”成为贯穿互联网行业2021年的关键词。3月,市场监管总局披露互联网领域十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对12家涉案企业分别处以顶格罚款50万元,腾讯、百度、滴滴、京东、苏宁等公司在列;4月,阿里巴巴因“二选一”被罚182亿元,中国反垄断史上最大罚单由此诞生;7月,市场监管总局再公布22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涉及阿里、腾讯、苏宁易购、蘑菇街、小红书、58同城等;10月,美团罚单落地。11月,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数字经济领域仍是监管执法重点,这意味着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处罚也将步入常态。

最出圈8

整治饭圈,“氪金”系选秀退出江湖

一场轰动全网的倒奶事件直接让偶像选秀市场迎来了行业“暴风雨”,公众看到光鲜亮丽的偶像身后,是资本和品牌方依仗流量收割粉丝,纵容饭圈文化扭曲生长的嘴脸。选秀节目终止录制,平台下架各类明星榜单。没有实力却靠粉丝疯狂“氪金”轻松C位出道的娱乐时代至此落幕。

养成系选秀退出江湖,但粉丝被市场培养起来的的“大众票选”心理需求却未必就此消失,这类节目的商业模式是否会被改变,现在定论或许为时尚早。

最出圈9

内容APP轮流被约谈

2021年互联网监管“重锤”频落,众多APP轮流被监管部门点名、约谈,专项治理按下快进键。在被约谈的APP中,既有因发布传播的内容信息违法违规的社交内容平台,如新浪微博、小红书、豆瓣、知乎;也有网售商品不符合标准的电商直播平台,如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还有因数据安全问题被集中下架多达25款APP的滴滴出行;以及因采取多种营销手段恶性竞争的10余家主流网约交通运输平台。

对于这些掌握了海量用户资源和流量的平台而言,隐私保护、内容治理、营销乱象、恶性竞争是被监管部门约谈的重点,而依法、合规、安全正成为APP接下来迭代升级的“生命线”。

最出圈10

小学生打游戏限玩一小时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正式发布。自此,未成年人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玩1小时的网络游戏。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升级了青少年防沉迷措施,即14岁以下的实名认证用户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且无法自行退出。在该模式下,用户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40分钟,且晚22点至次日早6点不能使用。

再度加码的防沉迷举措,获得了游戏厂商以及互联网平台的“一致好评”。更有业内人士形容此举是在摘除悬于游戏及相关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合规企业“松绑”,引导企业更加有效率、有质量地履行社会责任。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策划:甄芹 田爱丽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马宁宁 傅晓羚 陈培均 黄培 汪陈晨 孔学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