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1年结束,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式进入开幕前的倒计时阶段。除了运动员,积极备战的还有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冬奥服务团队。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合作伙伴,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将提供全面的润滑保障,用绿色为北京冬奥赋能。这不仅是服务冬奥的标准,更是推动节能减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到质的关键之年。回顾这一年,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从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生产入手,以“组合拳”的方式,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交出了一份“低碳高质”发展的标准答案。
赋能绿色交通 服务低碳出行
2021年,混合动力、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已不再是新鲜事物,它们为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加环保舒适的出行体验。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绿色转型迈出的新步伐。在这种转型中,相配套的润滑油脂产品也需要新的绿色方案。
作为多年来在车用润滑油市场始终保持领先的民族品牌,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立足航天科技,通过科研前置模式与新能源车企在技术研发上深入合作,完成了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品质转化。目前,已经形成了混合动力超级节能型发动机油、电驱动减速箱油、电动汽车恒温液、专用制动液、氢燃料电池冷却液等一系列绿色润滑产品新矩阵,为中国汽车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动能。
不仅如此,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还实现了金吉星SP级汽油机油的环保升级。全新环保技术配方,不仅能够延长尾气处理装置使用寿命,而且换油周期、燃油经济性也得到大幅提升,真正做到从源头助力节能减排。在公共交通领域,环保型铁路润滑脂,已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轻轨及地铁上应用。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服务团队也在不间断的提供着技术服务以及换油跟踪服务,为市民的绿色出行、安全出行提供了看不见的润滑保障。
助力绿色能源 协同产业共进
“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高质量实现,离不开能源的绿色转型。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2021年中国正向清洁能源纵深挺进。在这场关乎国家未来能源安全的转型中,相关配套产品的国产化是避不开的门槛。
作为大国重器背后的隐形力量,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全面助力风电、水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去年6月,其自主研发的“长城TSA46(A级)汽轮机油在白鹤滩水电站左右岸的16台水轮机组中得到全面应用。这也意味着,中国制造成为配套全世界唯一单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润滑油品牌。在风电领域,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已经与金风科技、南高齿、威能极、重齿等风电主流企业实现全面合作,认证覆盖了风电行业齿轮箱市场份额的80%,具备液压系统、冷却系统、主轴系统、发电机等关键部位的润滑配套能力;长城润滑油还广泛配套太阳能光热发电、地热、氢能源等清洁能源领域,成为中国能源革命背后的重要推动力量。
依托航天科技领先优势,长城润滑油与绿色能源产业同步迭代升级,不但在多个领域成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也进一步拉低了国外品牌主导的高价格体系,为国内能源产业的顺利转型,提供了坚实的配套保障。
建立绿色循环 实现源头减碳
如果说助力绿色交通与协同产业发展,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绿色发展的对外输出,那么打造一个贯穿润滑油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循环模式”,则是一场对内的自我升级。通过打造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低碳化变革上,已经率先转换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赛道。
早在几年前,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就开始推进清洁生产,连续投入超亿元资金,用于环保隐患治理、排污口规范化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装备自动化改造等绿色环保提升项目,并在工厂内部试点风能发电和光伏发电。目前,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已经实现了原煤采购、消耗与排放的全面清零。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减碳链条也进一步延伸到了包装与回收领域。目前,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公司已经完成了200L钢桶包装轻量化替代、再生基础油使用两项业务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化评价。根据测算,少使用1个200L钢桶减少社会化供应链二氧化碳排放0.01吨,使用1吨再生基础油减少社会化供应链二氧化碳排放0.69吨。仅以今年上半年采购再生基础油850吨来测算,就可减少碳排放约580吨。
从国民绿色出行到能源产业低碳发展,再到生产过程的环保良性循环,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已经显现出引领时代能源转型的发展底色。对于中国的润滑油企业来说,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所构建的绿色新生态,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