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坝是我国第一高、世界第二高土石坝。这个位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寒冷地区的水电站在建设中遇到了不少技术难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大坝心墙填筑难题,助力大坝于去年底全线填筑到顶。

两河口建设管理局介绍,水电站大坝坝高295米,位于高海拔季节冻土区,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复杂、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冬季大坝心墙土料容易发生冻融,冻融频次高、冬季历时长,是影响大坝建设进度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国内外均无成熟经验借鉴。

心墙是大坝挡水防渗的核心结构。在国内外均无成熟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中科院西北研究院俞祁浩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破解高寒地区心墙土料冬季施工难题。科研团队围绕心墙土料冻融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成套施工工艺等开展科技攻关,研发了冬季土料开采、运输、掺拌、摊铺、碾压成套技术体系,并与多家生产建设单位提出了“三布两膜”新型保温材料的应用,研发了大型土工膜快速收放机。

俞祁浩研究员(左)和团队成员在土料不同深度处埋设温度传感器。(受访者供图)

俞祁浩告诉记者,“三布两膜”保温材料的应用是将这种布膜一体材料整齐地、不留缝隙地覆盖在用于填筑心墙的泥土上,确保心墙泥土不受冻、不冻结、不影响防渗功能,显著提高了冬季心墙施工效率。

两河口建设管理局表示,两河口大坝心墙冬季施工历经6个冬季,在保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大坝提前一年填筑到顶,为电站按期投产发电等做出重要贡献,也为高海拔寒冷地区建设特大型水电站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记者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