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振兴迫切需要科技赋能。在中部崛起战略引领下,构建武陵山、罗霄山片区与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科教联盟(以下简称“两山一区”联盟),归根到底是为打破区域壁垒、整合科教资源、发挥协同优势,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切实有效而又源源不断的科技新动能。

01

增强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行动自觉

“两山一区”是“老”“少”“边”集聚区,能不能推进“两山一区”乡村的长远性、持续性振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引领力和支撑力。“两山一区”区位优势突出,乡村山清水秀,特色资源富集,劳动力成本较低,消费潜力较大,当地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最缺的不是市场,也不是资本,而是科技,正如当地群众感叹的那样:“守着聚宝盆,做着致富梦,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以高站位、高规格、大格局、大手笔扎实推进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行动,推动科教联盟的优势资源和创新力量向“两山一区”乡村集聚,真正用科技创新成果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不竭的原动力和强劲的新动能。这是乡村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当前乡村振兴实现创新和突破的现实呼唤,理应成为“两山一区”联盟的“立盟之本”和行动自觉。

02

拓展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

聚焦科技创新赋能,需要从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视角,切实做好科教联盟与当地乡村的全面、无缝、精准对接,不断拓展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

把科技人才派下去。定期选派年富力强的科技人才及其科研团队进驻乡村,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进而“带活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个乡村振兴”。

把技术成果送上门。紧密结合当地乡村实际,充分挖掘其本土资源,精心挑选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易传授、易推广的技术成果,送到当地农业公司和农民手中,把技术链与产业链完整地连接起来。

把科技创新融进去。作为科教联盟的倡导者、推动者,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应主动走进乡村,与乡村、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合作共建,共建实验室和产业基地,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共同打造特色产业链。

把产业项目引过来。充分发挥科教联盟广泛联系产业和市场的优势,积极向相关产业中的品牌企业集中推介“两山一区”乡村特色资源,切实帮助乡村引进适宜的产业项目,提供一对一、全方位、持续性的精准服务,推动其快速落地见效,真正造福民众。

把干部群众接进来。着眼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建设,为当地干部群众和企业骨干“量身定制”科技培训班,既从大众化角度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素养,使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也从专业化角度培养一批有情怀、接地气、肯钻研的技术骨干人才。

03

形成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合力

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教联盟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谋划、高位推动、主动作为,努力带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方面,最大限度整合科教联盟的内部资源。通过共做顶层设计、共推专项政策、共建技术平台、共培人才队伍、共用场地设施、共报重大专项、共享最新信息、共创发展环境、共铸市场品牌,主动顺应“两山一区”乡村广大干部群众的现实需求,切实抓住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扎实开展科技创新的联合攻关,为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

另一方面,脚踏实地推动科教联盟走向广阔舞台。主动契合当地政府的总体规划,深度参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尤其是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积极组织当地的校友资源和协作单位,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帮扶活动,深入乡村第一线建立产业振兴服务工作队和示范点,从而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找准自己的定位、提升自己的形象、彰显自己的力量,真正使科教联盟的身影和声音在“两山一区”的山水之间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作者胡艺华系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毅系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湖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乡村发现转自:《湖南日报》2022年1月6日)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