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7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日发表一篇文章,分析了维持中美经济关系动力何在。作者为布赖恩·P·克莱因。文章摘编如下:

在本已令人担忧的中美关系中,新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华盛顿两党罕见地坚持要求将生产基地从海外撤回并扩大国内业务。这些声音将在2022年变得更响亮。

全球供应链弹性是一个新的时髦词。它之所以流行,部分是由于新冠疫情导致航运和港口变得不确定,但疫情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然而,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并未显现出放缓的迹象。

如今,严重的分歧不再隐藏在外交上的愉快和礼节背后。就连国际商业中最具交易性的关系也感受到了中美紧张关系的影响。

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1年的一份报告,多达82%的受访者表示,贸易紧张关系影响了他们的生意。一个主要影响是“中国消费者正快速地从美国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转向国内或非美国的竞争对手”。

不过,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对在中国投资感兴趣,94%的企业表示,它们的主要目的是进入中国市场或服务中国市场。

参考消息网1月7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日发表一篇文章,分析了维持中美经济关系动力何在。作者为布赖恩·P·克莱因。文章摘编如下:

在本已令人担忧的中美关系中,新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华盛顿两党罕见地坚持要求将生产基地从海外撤回并扩大国内业务。这些声音将在2022年变得更响亮。

全球供应链弹性是一个新的时髦词。它之所以流行,部分是由于新冠疫情导致航运和港口变得不确定,但疫情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然而,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并未显现出放缓的迹象。

如今,严重的分歧不再隐藏在外交上的愉快和礼节背后。就连国际商业中最具交易性的关系也感受到了中美紧张关系的影响。

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21年的一份报告,多达82%的受访者表示,贸易紧张关系影响了他们的生意。一个主要影响是“中国消费者正快速地从美国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转向国内或非美国的竞争对手”。

不过,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对在中国投资感兴趣,94%的企业表示,它们的主要目的是进入中国市场或服务中国市场。

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经济趋势变得更糟,并且要求美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迁回国内的呼声越来越高,那么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在外国直接投资领域,维持中美关系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尽管特朗普政府发表了种种言论,但美国对华的直接投资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轨道,2020年达到近1240亿美元,是10年前的两倍多。

随着美国经济政策继续向内看以及国际贸易影响力减弱,这些金融纽带可能是中美双方互利及维持关系的一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