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三年 三月二十一日

夜空落落的院子内,只几点微弱烛光隐约闪动,允禵不知隐在何处。领路侍卫对允祥恭声道:“只爷一人在守灵,因爷说福晋喜静,不喜……”随在允祥身后,一身微服的胤禛冷声道:“闭嘴!这里没有福晋!”

侍卫一哆嗦,不明白为何十三王爷的随从竟然比十三王爷更加威势慑人,全身冷意刺骨。他不愿再在阴森森的院落内久待,立即向允祥行礼告退。席地坐于屋角的允禵闻声,心内微惊,紧了紧手中一直捏着的金钗,塞回怀里,拿起地上的酒壶大灌了一口,抚着怀中的罐子。

若曦,他终究来了!

这是原书中,对若曦离世后,四爷来看她的情景。短短数语,却道出了若曦的身份,她既不是十四爷的福晋,也不是四爷的妃子。

在临死前,她没有见到心心念念的四爷,还以为四爷对她痛恨至此,既不关心,也不在意。

于是含恨而终,没有为四爷留下只言片语,10年前看《步步惊心》,只觉若曦在宫中苦熬多年,经历诸多波澜,最后却什么都没得到,连个名份也没有。

如今再回味了原著,这才发现四爷不给她名分的深层原因,这一切都得从若曦跟四爷的交集说起。

01 初见四爷

记得若曦刚穿越来清朝的时候,她很不习惯,也很不适应。

她极度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回到现代。于是,她走到街上,不小心撞到了四爷的马车。

四爷救下她后,冷冷地说了一句话:“你的这条命是我捡回来的,以后没有我的允许,你别妄想再自杀。”

四爷人冷话更冷,跟八爷的温润如玉相比,让若曦觉得可怕。

若曦的心里觉得,千万不要去招惹他,尽量躲得远远的,连对视都不敢看。

后来她看到十阿哥因为皇帝的一句话,不情愿地娶了不喜欢的女人明玉为妻,她心中很惊恐,也对皇权产生了恐惧之感。

这份恐惧,是她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第一次感受到命运是不由自己掌控的,也让她开始转变心性,不再任性妄为,而是步步为营。

这份恐惧一直伴随着她的一生,在后来的日子里,她决心忠于自己的内心,不愿屈服命运的安排,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了她生活的座右铭。

这个想法直到她进宫后,依然没有改变,而且越发坚定。

02 跟八爷短暂相恋

若曦在入宫前,就被八爷告白,这莫名其妙的喜欢,让若曦觉得无所适从。虽然八爷对她体贴入微,极尽温柔,但是若曦却一直不肯接受八爷。

她顾虑到八爷的嫡福晋,还有自己的姐姐,觉得八爷不全然属于自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八爷的未来,她了然于胸。

若曦的内心是一个现代人,而且还是一个会权衡利弊的人,所以,她很理性,对待八爷的爱,也有所顾忌。

当她提出,让八爷二选一,选皇权还是选自己时,八爷明显退缩了。

这让若曦一下就看懂了,自己比不上皇权,所以若曦果断挥泪跟八爷情断,其实,这都是若曦权衡利弊后的结果。

她对八爷的爱,从来都是感动,而不是主动喜欢八爷,这份感情八爷付出的多,而她付出的少,再加上时间不长,思虑过重,所以她选择跟八爷情断,并没有多么伤心。

03 跟四爷的爱恋,不过是从误会开始的

跟四爷的相恋,或许超出若曦的预料,毕竟四爷一直都是个冷面王爷的形象,不苟言笑,也不会温言细语。

若曦进宫后,更是步步小心,唯恐得罪了这个未来的皇帝,所以参茶倒水时,都会先顾着四爷的喜好,背地里还跟十三爷打听四爷的喜好。

她本是自保的行为,却被十三爷和四爷误会,误以为若曦中意四爷,就连八爷都以为若曦倾心四爷。

若曦的这些举动,自然也被四爷误会了,他原以为若曦跟宫里的女子一般,于是就趁着得空的时候,跟若曦亲昵。

没想到若曦不仅拒绝,而且还极力撇清,这下让四爷彻底明白,若曦压根不喜欢自己。

而这时的四爷,却在一番会错意的情况下,对若曦产生了别样的情愫,他又是差人送鼻烟壶,又送木兰簪子。

若曦为了拒绝四爷,回了一封信,意思大抵是感情不能强求,宁愿当尼姑也不愿被勉强。

四爷明白了若曦的想法,也不好强迫,自此后开始收心,但是私下仍在关心若曦的一举一动。

直到太子主动跟皇帝请婚,若曦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多么尴尬,若曦知道自己无力抵抗皇权,伤心不已,病倒在床榻,四爷主动来看她。

四爷看到她伤心的模样,答应会为她想办法,还让她故意装病,逃避赐婚。于是在现实的逼迫之下,若曦被迫做出了选择,她宁愿选择四爷,也不会选择一个没有未来的太子。

毕竟,若曦是个会权衡利弊的人,她知道四爷喜欢她,待她好,而且是未来的皇帝,而太子早晚都会被废,所以两者比较下,她更愿意选四爷。

就这样,她开始主动跟四爷亲近,两个人的感情这才逐渐升温。

她选择四爷,完全是在情势逼迫之下,而且也没有其他选择,况且四爷说会娶她,她也容不得考虑四爷有妻妾的情况。

之后,四爷跟若曦的交往,就完全是情侣之间的正常状态了,原本冷漠,不苟言笑的四爷,在若曦面前,也会笑,还会捉弄若曦。

而若曦在四爷的面前,才是完全呈现自己原本的状态,她会吃醋,也会耍小性子。

还会故意在四爷的茶里,放了很多盐,捉弄四爷,这样的若曦,才恢复了往日的神采。

因为她跟四爷约定好了,要坦诚相对,互相不说谎话,城府深的四爷会在若曦面前,大方承认他想做皇帝,并且毫不掩饰,这点让缺乏安全感的若曦很是心安。

而且,四爷从未想过利用若曦,为自己套取情报。他喜欢若曦,就是主动出击,毫不掩饰,也不会缺乏沟通,疑神疑鬼。

反观八爷,或许两人成长环境不同,八爷步步谨小慎微,每一步都有自己的谋算。

后来更是想利用若曦为耳目,打探皇帝心意,而且,他一直都没有相信过若曦,心中的城府也深,从未跟若曦坦诚沟通。所以后来,他跟若曦的矛盾才会不断加重,以至于彻底情断。

八爷跟若曦相处时都是客客气气的,反倒没那么自在,或许两个人都对彼此有保留,所以真心的话,很难说出口。

尤其四爷陪着若曦在雨中淋雨,这段很经典,也是若曦开启心门,逐渐走向四爷的开端,后来,四爷为她挡箭,若曦就完全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四爷。

如果说八爷是若曦的初恋,短暂美好,但不长久,那么四爷就是若曦的真爱,刻骨铭心,至死不忘。

04 由爱生恨,郁郁而终

后来,若曦被赐婚,若曦抗旨,康熙一怒之下罚了她,去了浣衣局。在这个时候,四爷知道若曦是为了他才抗旨的,先是惊讶,后是感动,他跟若曦说了这么一句:“十三弟我肯定是要救他出来的,而你,我也会娶你。“

此后的日子里,两个人虽然交集甚少,但彼此都有牵挂,直到后来,四爷当上了皇帝,这才把若曦接了出来。

这时的若曦,已然在浣衣局呆了6年之久,因为常年劳累,身心俱疲,而刚登基的四爷,朝廷上的大事诸多,也顾不上给若曦封妃。

其实,若曦压根不稀罕这些名分,苦熬那么多年,她一心寻求的就是自我,只想跟四爷相依相守。

而四爷也有自己的考量,一方面,忙于安定局势,维稳朝廷,还要应付其他阿哥的不满,压根无心去册封若曦。

另一方面,若曦经历了那么多,看透了宫里的波谲云诡,早就无心去争抢了,所以,她没有提出自己的诉求,而四爷也没有考虑好。

要不是若曦亲眼看见好姐妹玉檀惨死的画面,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要离开皇宫,离开四爷,毕竟四爷是她余生的依靠。

但通过玉檀这件事,她看到了权力的可怕,也深感自己的弱小,跟四爷大吵一架后,决心离开皇宫。没想到两人的分别,竟然是永别。

若曦在最后的一段时光里,很想念四爷,于是提笔写下一封又一封的信,希望在临终之前,能见四爷最后一面。

可惜事与愿违,十四爷的参与,让四爷再也不过问若曦的情况,直到若曦死后,他也只能抱着若曦的骨灰痛至心扉。

在若曦最后写的一封信里,写满了她对四爷的无限爱意,信中是这么写的:

胤禛: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打开我心门的钥匙;当他扔掉伞陪我在雨中挨着、受着、痛着时,我已彻底向他打开了门;当他护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时,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之后是是非非,不过是越陷越深而已。话至此处,你还要问起八爷吗?由爱生嗔,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念。从别后,嗔恨痴念,皆化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时,可还怨我恨我?恼我怒我?

紫藤架下,月冷风清处,笔墨纸砚间,若曦心中没有皇帝,没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亲,薄情转是多情泪,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曲阑深处重相见,日日盼君至。

这封信是全书的泪点之一,情深意重,字字珠玑,何况是当事人四爷,所以当他看到这封信后,对若曦的所有埋怨都烟消云散,只剩无尽的悔恨。

普鲁斯特说过:“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

若曦就是如此,在人生最后一段时光里,她努力去模仿四爷的笔迹,一遍遍写下思念,又因相思之苦,想见四爷最后一面,最后灰心失望,乃至郁郁而终。

不得不说,若曦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感情主义者,在她的世界观里,虽然有着现代人的灵魂,精明算计,但她始终就是一个求爱的普通女子。

多年来,担惊受怕,忧思过度,也不过是寻求一个“情“字而已,在她的心里,自己的情感诉求高于一切,什么皇后贵妃,什么绫罗绸缎,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所以,她在四爷登基后,更是看淡一切,不求名分,只求相伴足矣。

而历史上也没有若曦这个人物原型,所以她没有记载在册,无名无份,也是作者尊重史实而已。

而四爷对若曦说过的那句话:“如果你不能来我的世界,那么我就去你的世界找你。“

这个催泪的结局,倒是让《步步惊心》的剧迷,每当回想起这段,虽然虐心,却一直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

剧里他们的爱情很遗憾,但现实中吴奇隆和刘诗诗在一起了,儿子小名也叫“步步“,从这点来说,也算是圆满了这个遗憾。

关注,分享书评,影评,感谢关注。